首页 > 封面故事

创新开拓建设中国香都

2022-05-19 15:03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文/本刊特约记者辜希凡 林联勇)永春香产业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01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永春达埔镇“中国香都·永春达埔”称号,这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香基地称号。达埔香产业遍地开花,如今这里诞生了300多家香企业,全世界每三根香就有一根来自这里。永春县委县政府提出“整合、挖掘、拓展、提升、规范”的新发展思路,努力把香产业打造成为百亿产值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推进“中国香都”的建设。


        引导香企业抱团发展


        2006年,“永春篾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后,汉口制香厂、彬达香业多次参与行业起草制定国家标准。2007年,为改变单打独单、分散经营的状况,达埔镇整合全镇香业资源,建设中国篾香城,首期用地265亩,累计完成投资4850万元,有彬达、联发、金丰、兴隆等4家重点制香企业入驻,于2010年初投入生产。这些龙头香企集香品研发、文化展示、旅游香品展示、商贸洽谈等功能为一体,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泉州市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共新增省星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9个,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6个,其中彬达制香厂为泉州市篾香行业技术开发中心。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达埔镇的制香企业与福建医科大学进行校企合作研发篾香的新产品、新工艺。经过3年的努力,具有保健功能的抗过敏新型篾香制作工艺及制作技术获得成功。

        2011年,永春县委县政府多次深入香城、香企调研,进行科学论证,敏锐地察觉到,永春香产业已有向沉香、檀香等高端香品转型的趋势,永春香本身就是品质的保证。更重要的是,沉睡了千年的香道开始在国内复兴,高端香品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的健康消费方式,消费群体正在激增,市场前景明朗。2012年7月11日,永春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把篾香产业的发展摆上县里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招商引资,在产品研发、园区建设、文化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扶持,引导制香企业公司化、规模化和抱团发展。结合永春芦柑、老醋、禅茶等举行大型的推介宣传活动,做好“品茗、闻香、尝醋、练拳、看花、观景”等文章,发展文化旅游,打造“中国香都”。同年9月,全国制香分会会长会议在达埔镇举行,会上一致通过永春“中国香都”的冠名申请。县委县政府还提出要按“十个一”(创建一个研发中心,拓展一个发展基地,建设一个展示中心,制定一组优惠政策,争创一枚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出版一本宣传画册,制作一部纪录片,举办一场文化节,成立一个神香文化研究会,建立一支香道表演队伍)策略打造“中国香都”,并启动占地1250亩的二期建设,规划引进佛具制造、佛珠手链工艺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等企业入驻,打造以香文化展示为主题的特殊手工业旅游项目,推动神香产业多元化发展,将其从传统的朝拜产品向养生保健文化礼品转变,做大做强香产业,使之成为永春县又一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


        香八条推动香产业发展


        《永春县关于推进香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正式实施。香八条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金融服务力度、用地保障力度、企业创业扶持力度、企业管理提升力度、企业市场开拓力度和企业培育力度等八个方面。“香八条”里,每一条下还有具体规定,包括企业用地补助、出口奖励、企业纳税奖励等,企业研发新产品,政府还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同时,县直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专门扶持措施,县委组织部出台了《永春县香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县工商局出台了《关于助推我县制香产业发展壮大工作意见》。
        永春县规划建设占地400亩的中国香城(二期)、开通了省道联三线,中国香城(二期)到泉三高速蓬壶互通口的路程从12公里缩短到2.5公里。十二家涵盖了外包装、制香机械、原料供应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入驻中国香城(二期),永春香产业迅速形成了错位经营、各有分工、上下游产业无缝对接的发展新格局。

        为了让香产业的发展步伐走得更加稳健,在“中国香都”的创建过程中,永春县投资500多万元建设省级香品质量检验中心,为永春香取得产品、质量的官方认证;成立永春县香文化研究会,深入挖掘永春香史,建立健全永春香文化体系;建成彬达香文化创意园,完成了永春香文化创意提升到旅游的过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筹建汉口村香工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聚缘香业、彬达香业等,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加强人才支撑,成立永春县非公有制企业香制品工艺工程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有38名制香师被评为助理工程师、7名被评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批制香技能大师等。



        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思路


        在县委县政府推动香产业转型升级的初期,部分企业家的态度显得不够明朗,转型升级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保守的发展理念致使永春香产业的发展几乎是原地踏步,打造百亿香产业的关键就是要转变香企发展理念。
        2013年4月24-27日,永春县委县政府带领永春龙头香企组成取经团前往北京考察学习香文化。取经团走访北京与香结缘的私人会所、香道馆和香市场,与当地香文化专家、企业家深入座谈,学精品、取真经,在更高站位上了解市场动向、行业动态和文化传播理念。县委县政府对永春香产业的发展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整合、挖掘、拓展、提升、规范”的新发展思路,明确了永春香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就是整合企业组织形式,巩固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家庭作坊式企业走代加工、股份合作等抱团发展道路;挖掘,就是挖掘永春香文化内涵,通过挖掘历史来吸引消费,紧跟时尚来促进消费,引导潮流来带动消费,同时深入挖掘技术内涵;拓展,就是要以香产业为载体,延伸香具、包装等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产业品种,引入电子商务,拓展市场力;提升,就是进一步提升香品品质,打响品牌,转变观念,搭建更多平台;规范,就是要规范好市场秩序,规范管理好企业。
        这次的取经之旅,让永春香企从龙头的美梦中惊醒,看到永春香在香道馆的品位、香艺师的素质、产品的外包装、产业链延伸、香文化挖掘、营销理念等各方面都有不小差距。取经之旅开拓了永春香企的视野,让他们增加香发展的紧迫感,随行的彬达、兴隆、金丰、联发等4家永春龙头香企都有新的想法和方向。如开设包涵字画、古玩等元素的更为高端的香道馆;打造一支懂香史、能说香、会表演的香道师团队;高端、大众两个类别的香品两手抓,进一步扩大中低端香品的市场份额;打破单一的香品外包装形式,开发更多的组合套装;摆脱家庭作坊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创建现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深入挖掘香文化,提高永春香的文化内涵;将香产业的产业链延伸至香文化、香艺术甚至是管理投入和服务输出。看到不足和市场前景的永春香企回到达埔镇后的大动作,也间接带动了其他香企的转型升级,涌现出兴全、百轩、聚缘、达盛、星达等一批新兴转型升级企业,永春香产业呈现出你追我赶、共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2014年10月8-11日,时任县委书记林锦明率彬达、联发、兴隆、金丰、兴全等龙头企业负责人到日本,实地走访了日本香堂、凤凰流、松荣堂、熏玉堂、山田松香木店等香企,就如何发展永春县香产业进行考察。林锦明指出,永春香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龙头香企要以此次考察为新起点,寻他山之石,充分借鉴日本香企业先进理念和众多优点,在香体验互动、研发新产品、结合中草药等方面下一番功夫,逐步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永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带永春香企到广州、河北等地考察学习,出资让一批永春香企业家赴清华大学深造,拓宽他们的视野,改变他们的理念。自此,永春香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获评“中国香都?永春达埔”的重要因素。


        创建永春香道流香品牌


        如何让永春香从朝圣礼佛香向文化香转变,让永春香向品牌香转变,永春县委县政府与《泉州晚报》合作,于2013年3月开展了“永春香道千年流香”品牌创建活动。旨在弘扬“香道”文化,重拾“香道”艺术,引导永春香企业公司化规模化,提升永春香的品牌价值和市场营销力。因此,举办了“永春香道千年流香”之香文化博览会,开展了“十大香品牌”“十大制香师”“十大创新创意”三大评选活动。十大香品牌为彬达香业、兴隆香业、联发香业、金丰香业、兴全香业、聚缘香业、百轩香业、达盛香业、星达香业、和泰香业等。十大制香师为林清海、林文森、曾建全、林云勇、林东土、洪文兴、林建民、洪建成、林文溪、洪清洁等。十大创新创意产品为千年沉香皇、南无阿弥陀佛、具有抗过敏反应彬达香、汉香、翰墨香沉、清风雅云、永春香、香之品-男女香、醉南香-梦南香、卷钱香等。
        通过品牌创建活动,“品茗闻香”成为一种新潮时尚的生活方式,高端香品生产企业也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10多家,新开了省内外几十家永春香道馆,各类高端香品层出不穷。
    为提升永春香文化内涵,2013年10月18日,成立了永春县香文化研究会,创办《永春香道》刊物,开设《中国香都》网站,通过调研、交流,普及香文化知识,广泛团结香业界人士,提高了永春香的知名度。
         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先生2012年返乡时,品味了永春香神韵后,欣然题词“一缕传千里,跨海来拜香”。2013年10月,余光中先生担任了永春县香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11月3日为永春县香文化研究会题词:“香始于嗅觉而通于文化,文化之芬芳赖美名以传,制香业者实功同蜜蜂,泽被人群。”

        随着养生保健观念转变,永春各种中高档香品收到都市人青睐,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永春的彬达、兴隆、联发、金丰、兴全、百轩、达盛、聚缘等香企纷纷推出以沉香、檀香等为主流的中高档养生香品行销市场,并在全国各大超市、连锁店、便利店设点销售,营销网络不断扩大。用于疗病袪疾、消毒杀菌、驱虫防蚊和净化空气的香品也层出不穷,如中医师周来兴研制的清清香等。一些香企在北京、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创办香道馆,引领时尚新生活。彬达、兴隆、兴全等香企以及香文化研究会、旅游服务中心先后组建香道表演队,深受欢迎。


        中国香都文化博大精深


        2014年3月21日,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张广荣带领“中国香都”专家考评组对永春县达埔镇制香行业进行综合考评。在实地考察及听取汇报后,考评组一致认为达埔镇符合中轻联《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共建管理办法》和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关于共建和授予中国制香行业特色区域称号的标准》有关要求,基本符合申报“中国香都”的条件。4月1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永春县达埔镇“中国香都?永春达埔”的称号,意味着永春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制香基地。
        2014年7月22日,“中国香都?永春达埔”授牌仪式在永春县人民会场举行。时任县委书记林锦明说,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为永春香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香产业的快速发展,永春香企前往越南、老挝、柬埔寨甚至是非洲等国家购买香原料越来越多,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系更加紧密。授牌仪式后举行星云大师墨宝赠送仪式,发布“中国香都”LOGO征集大赛成果,向永春香企代表发放了“中国香都?美丽永春”主题卡,举行了企业与高校合作签约仪式,台湾香道表演队进行了香道表演。同时,福建省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福建永春香品研发中心、香文化展示中心挂牌。12家香产业原料供应、设计制造、产品包装等企业入驻香品产业园二期。
        “中国香都”LOGO的主体是一个“中”字,象征源远流长的中华香文化。“中”的左右两边,是回纹的纹样,代表都城,含有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香都的意思;也表示永春深厚、绵长的人文底蕴。中间三竖,类似篆书中的水,表明永春香的起源和海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中”字上方,飘着一缕青烟,隐喻永春香产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作品下方的“中国香都”四个字,由一代高僧星云大师题写,弥足珍贵,禅韵深远。
        2015年11月8日,中国香文化展示推广活动暨首届中国(永春)香文化博览会在永春县达埔镇的中国香都如意广场举办,中国香都香文化博物馆开馆,举办“寻香问道”国画收藏展,举办首届中国(永春)香文化博览会等系列活动。中国香都香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分香飘中华、、香之大观、香满桃源、香都荣光等四大版块,展现出中国香都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6年7月,县委书记蔡萌芽在永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道,要围绕建设中国香都,坚持品质、品牌、品位齐抓,做大一街、一园、一城载体平台,培育一批香企骨干龙头,完善延伸产业链,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

        永春香产业作为永春传统特色有根产业, 2014年获评“中国香都”以来,发展势头强劲,规模较大企业53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品达千余种,2021年产值102亿元,卫生香国内市场销售覆盖达80%以上,市场占有率达33%,成为全县特色主导产业,与厦门翔安、河北清苑、广东新会并称中国4大制香基地,是全国卫生香出口的最大基地之一。


        创建中国香都体验区


        目前汉口制香坊古遗址、古建筑、风貌格局保存完好,文化遗存、民俗风情延续。非遗保护要延续“活态保护”,融合香都特色小镇和汉口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做到“留形留人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蒲氏古作坊、古厝等历史建筑实行挂牌保护、立面改造汉口旧制香厂旧址、古香坊景观建设等,让永春香发源地价值重现。
        中国香都体验区将围绕一园一馆一厝一街一路一站“六个一”体验,即永春汉口香文化创意园、中国香文化博物馆、蒲氏古香坊遗址、香品一条街、香都景观公路、旅游服务小站等改造提升,同步挖掘梳理历史故事、支撑节点、业态融入,重塑历史原貌、文化活力街区。比如,对汉口制香厂旧址,实施“修旧如旧”微改造,融入永春乡土建筑工艺,并以收储租赁、以修代租等方式整出20多家店铺,引入香艺表演、永春香制作、文创空间、电商园等,成为永春香产业创新创意孵化基地。
        永春香产业正朝着集群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将成为泉州乃至福建又一张鲜亮的“产业+文化”品牌。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香、好香、乐香,关心支持永春香产业、香文化的发展,永春香将在中国乃至于世界各地更加绽放出迷人的光华。

阅读上一篇

林俊德 研制压力自动记录仪获取核爆炸数据

2024-07-24 10:30:11.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永春千年香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2022-05-19 14:59:40.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