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风范

陈瑞统:为故乡大地放歌

2017-04-13 17:02 作者:张明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张明:现任泉州文学院长,《泉州文学》副主编,副研究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自以为不是》、《泉州作家访谈录》、《泉州学研究新进展》等。

陈瑞统:笔名黎声、晓帆,福建惠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泉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出版专著《侨乡抒情诗》、《刺桐赋》、《泉州游踪》等20多部。

        张明:您被誉为泉州的“文化使者”,创作了许多关于家乡泉州的作品,特别是对泉州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宣扬,您是怎么做到把泉州的文化、文史、文学很好地结合起来的?
        陈瑞统:我文学创作的每一个阶段,会考虑如何才能使文学对社会的功能与价值最大化。自身的抱负也好,责任或者兴趣也好,它对社会应有一定的担当,应该充分发挥它的能量,才能体现文学的价值。比如说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要到泉州来考察,事前半年我就接到任务,要撰写一部反映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电视片。我当时在宣传部当外宣科副科长,又不是搞海交史的,也不是搞电视的,当时我很为难,颇感“压力山大”。但我这个人对于工作是认真负责的,而且觉得这是一项意义深远、任务艰巨的使命。当时心情很矛盾,因为这个电视片是要给联合国组织的各国专家学者观看的,而我平时很少写电视片,一时如牛负重,寝食难安。当时给了我半年时间,在这期间我专心阅读了几十本约三四百万字的有关海交史的著作,从古代至近现代包括《诸蕃志》《岛夷志略》《马可波罗游记》和中国现当代一些专家写的海交史著作。从这些史料中逐一地撷取有用的素材资料,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因为纪录片一方面要有镜头画面,一方面还得有文字解说,光是解说词就写了三万字。《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这个电视片原来是想搞几集,后来考虑到片集太长拍摄难度大,投入大,所以压缩成一个多小时的中英文版。我逐渐地把泉州的文化、文史、文学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去创作,把泉州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在这部《古刺桐港》电视作品里。后来我又承担了30多集系列电视片《中国闽南》的总撰稿,并与作家张胜友合作《泉州与海》4集电视片,在央视等媒体播出。
        文化艺术社会功能与价值的最大化,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闽南风,四海情”大型文艺晚会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其中吸纳了闽南众多文化的精华,把闽南文化的深邃历史感和丰厚内涵用文学的手段把它化为感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就很难把握。必须抓住亮点精心推敲,语言表达要求简洁凝炼准确精当,还要注重文采。几乎泉州大部分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我都参与其中,三十多年来我为泉州的大型晚会、电视晚会等总共写了一百多台的朗诵词、朗诵诗与主持词。在文化部举办的评选“东亚文化之都”活动中,介绍泉州的电视片也是我撰稿。泉州市在与苏州、杭州、西安、青岛、咸阳、桂林等十几个实力强劲的城市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第一个“东亚文化之都”,是很不容易的,令海内外泉州人倍感自豪。
        张明:《瑞统说泉州》当年是一档收听率很高的闽南语系列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产生很好的宣传泉州的效果,也得意于您的影响力,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创作情景?
        陈瑞统:那是2009年,当时这个广播栏目主要是对台湾、海外播放祖地乡音、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品牌栏目,“祖地乡音”颇受海外乡亲和台胞关注。开头他们是带着试探性的,把我约到厦门采访,我当时连续三个多小时对着话筒回答他们提出的针对泉州文化的各种话题,我在没有任何提纲讲稿的情况下一口气讲完。三个多小时的访谈,他们对我回答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逻辑性比较认可,觉得无需再进行修改加工,就弄成几集播出了。这是他们当时采访我解读泉州文化的一场“面试”。一般来说,有些专家讲经济、讲历史等来个三集五集、十集八集就完事了,而我的节目是连续三年(2009—2011年)讲一百集,全方位将泉州历史、文化、经济、宗教、民俗风情、历史人物、传统艺术、名优特产等叙说开来。
        张明:泉州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发祥地,您觉得要怎样更好地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对外宣传?
        陈瑞统:怎么推介、宣传泉州文化,打造泉州文化品牌,这确实不是少数人的努力就能做到的。首先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文化建设队伍,这里面就应该包含文化、文史、文学等领域的人才。现在有一些心态浮澡、急功近利的人在搞文化,没有深入思考闽南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探讨如何更有效、更有吸引力地弘扬泉州文化。其次是创新型文化产业有待提速。比如说泉州的戏曲艺术比较尴尬,表面上是如何的美妙,实际上观众寥寥,市场冷落。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它就很难存续下来。关键在于怎样寻找突破口,去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把文化创意与产业结合起来。文化界必须发挥智慧精心谋划,稳步推进。政府相关部门要善于吸纳民间智慧,联手合作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使泉州的文化和经济做得更强更大更长久。
阅读上一篇

戴骐帆 做客龙年CCTV-2财经频道《回家吃饭》栏目

2024-01-08 20:36:50.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