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观察

泉州海洋全球互联互通城市探路者

2021-11-02 15:02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丝路纵横》杂志社编辑部)泉州,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型城市,正在实现历史的跨越。

  海通古今

  海丝巨港阶段。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西望中国台湾。“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长期在亚欧大陆偏安一隅。宋元时期,泉州跃升为“东方第一大港”,成为融通王朝内外经济的门户枢纽,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禀赋与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

  古泉州蜿蜒的海岸线缔造出“三湾十二港”,储备了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纵观中国东南海疆,泉州恰好位于中部,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北可达日本、朝鲜,南可远航印度洋。1087年北宋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泉州经济战略地位由此与广州、宁波平齐,元代更是成为计算中国与世界各地距离的官方标尺。门户以外,与泉州通航的国家与地区多达98个,东亚诸国、南洋诸岛甚至更遥远的西亚、北非、欧洲大陆都遍布泉州海商的足迹;门户以内,形成了以江口平原城区为运行枢纽、以腹地山区为产业基地、水陆复合的运输网络连通其间的完整产销体系。泉州港成为联动宋元王朝内部生产消费体系与前大航海时代世界海洋商贸体系的“葫芦腰”。

  在深度融入古典海洋时代全球贸易体系的过程中,不同语言民俗、宗教信仰也在此荟萃,形成了绚丽多彩、和谐共处的文化多样性城市景观。泉州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美誉,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泉州化商路为文明交流之路,开创世界多元文明互鉴的古典范本。

  民营蓄能阶段。由于环境恶化与政策转向,刺桐港一度衰弱,沉睡百年。改革开放让处于海防前线的泉州再次焕发光彩。这一阶段中,泉州制造业从草根工业发端,并积极发挥侨乡优势,以“三来一补”模式开创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样本,成为东亚“雁行模式”下产业阶梯转移的幸运儿。民营轻工业启动了泉州与世界的再联系,也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从落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一举跃升到经济总量连续近20年居全省首位。民营经济活力与泉州经济发展、城市开放构成一组良性循环,为下一发展时期储能蓄力。

  “一带一路”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泉州城市互联互通进入顶层设计、政府经略时期。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并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明确布局为福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排头兵。泉州积极承接相关政策的辐射延伸,谋略开放大局,推动城市互联互通不断提质增效。

  基础设施方面,泉州推进海陆空全方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不断扩能建成中型国际机场,国际航线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港口稳居亿吨大港行列,拥有52条集装箱班轮;环城高速闭合成环。未来可积极争取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落地泉州,衔接中欧中亚班列。经贸合作方面,泉州相继获批全国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20年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年贸易额超千亿元。随着RCEP签订与中国提出加入CPTPP,下一步泉州争取增设自贸区泉州片区,探索在大宗商品交易与制造业保税研发等方面先试先行。侨胞联系方面,泉州接续发挥侨务优势,主动对接侨胞新生代归乡投资,依托大数据打造的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涵养侨力资源。城市外交方面,泉州发挥“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内引外联作用,建立国际友城关系17对。人文交流方面,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世界闽南文化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一批国际文化项目相继落户泉州。文化展示方面,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古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古城,逐步跻身承载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文明高地。

  五通优化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枢纽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价值与枢纽功能进一步凸显,也迎来了更多发展新机遇、新动力。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区域合作网络中,城市、通道、口岸等都是重要的组成节点,城市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空间节点,尤其在互联互通上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节点城市涉及到上海、广州等沿海特大城市,大连、厦门、泉州、宁波等港口城市以及郑州、西安、重庆、兰州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地方既能够将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五通”相结合,也推动了互联互通、区域协作的均衡发展。

  泉州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拥有悠久对外交往历史,是著名侨乡,港口航运发达,综合实力排名国内城市前列,为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的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一是海外泉州籍华侨华人网络是“海丝”先行区建设的独特优势。泉州籍侨胞主要分布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人数众多、实力雄厚,极大促进了泉州的海外影响力发展。二是古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是中西方文明、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心。三是依托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高校,积极推动教育、学术交流合作与研究,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民间交流等民心相通活动。四是对外贸易发达,与“海丝”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密切。

  在泉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与其他节点城市相比,在五通方面可再进一步。

  政策沟通层面。进一步承上启下。2015年,《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但区域间政策沟通薄弱。相较而言,重庆、成都、南宁等地区积极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圳、珠海、广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安、重庆、兰州加强内陆中欧班列运输合作。而泉州与厦门、福州等地联通效果有待提升,未形成较强的超级城市群区域影响力。

  设施联通层面。加强港口城市建设,打造交通枢纽。泉州相较广州、上海、西安等其他城市,机场基础设施能力弱,航线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国际航线,临空经济发展空间较大。港口枢纽能级需进一步提升。尽管泉州有五大港口,但相较宁波、厦门、大连等城市,在基础设施与港口吞吐量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中欧班列发展缓慢,泉州目前依赖厦门进行中欧班列运输,相较重庆、西安、郑州等城市缺乏竞争力。

  贸易畅通层面。提升质量,推动产业链升级。泉州对外贸易发展时间长,但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相较广州、上海、青岛的经济结构而言,泉州以分散的县域经济为主,难以形成集聚和规模优势,资源协调不够通畅。泉州缺乏类似广州广交会、厦门98投洽会、广西东博会等大型国际贸易展会,平台作用不明显。

  资金融通层面。促进投融资可持续发展。金融是经济血脉,相较广州、厦门、上海等其他沿海节点城市,泉州缺乏金融竞争力。金融改革创新较差,缺乏高端金融人才建设。没有大型金融机构,缺乏高效金融监管,制约了泉州金融发展。

  民心相通层面。加深理解,拓宽人文交流领域。泉州作为古海丝起点,东西方文化交融历史悠久,但古老而不现代,传承与创新做的不够完善,相较西安打造强丝绸之路起点品牌而言,泉州并未充分发挥“海丝”文化优势。其次,泉州高校少,相较厦门而言,高校教育沟通少;尽管是著名侨乡,但对故事挖掘少,应利用讲好泉州故事,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类似广州美食节、厦门侨胞会等民间往来盛会,同时进一步推动国际友好城市建设。

  乘风破浪

  十四五期间,泉州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泉州探路者的角色,提高泉州在“一带一路”布局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推动海丝先行区建设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是泉州从现今高手如林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中突围,在国内诸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型城市中出类拔萃,在后疫情时代破浪前行的关键。

  固本培元,守好民营经济、侨务资源两大优势。民营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泉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宜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嗅觉灵敏、经营灵活、开辟市场积极性高等优势,培养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生力军。在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和部门可以合力构建“一带一路”风险监控体系,在资金支持上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融资条件,延揽和培养兼具语言、专业和国别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侨务资源是泉州的独特优势,海外泉籍华侨华人有950余万人。作为全国侨务工作一线与重镇,泉州可以加强基本侨情研究,为政府出台切合侨胞及海外劳动力利益的优惠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创新利用民营经济、侨务资源优势,打造“民营经济+互联互通”、“侨务资源+互联互通”新模式。如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共享,超前探索在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建设等传统基建领域的PPP模式;如以侨为侨,凝聚民心,加强与华侨华人创办海外华文媒体合作,推广中文、闽南语教育,推介中国品牌,增强闽籍海外华人商会的服务意识等。

  守正创新,攻坚数字丝路持久战。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战略支点,撬动城市互联互通发展大局。从省内联系上看。泉州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可聚焦装备制造、纺织鞋服、石油化工等比较优势领域,牵头培育全省智能制造业集群枢纽,对腹地邻市形成辐射带动。泉州已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个5G商用城市,站在5G产业发展的潮头。未来可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人口红利,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从“一带一路”海路联系看。东盟是泉州的亲密邻邦,但也是疫情的重灾区。可以对接东盟、印度等国家地区的疫情大数据信息系统,减轻因境外输入引发国内封锁而导致的对经贸联通、人员流动的损害。

  深度递进,做好文化开放。文化开放可分为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三个层次。文化展示层次,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持续挖掘和宣传城市历史新内涵新故事,数字化升级传统博物馆,推出一波符合国际审美的高水平文创周边,续航文化遗产热潮。文化交流层次,泉州可以主打承接“一带一路”文化功能,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城市专属IP,同时拓展分担“一带一路”政治经济功能。从更深远的文化交融层次来看,泉州可以不断增进制造业、数字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力与就业吸引力,培养基于城市认同的市民主义,引导数字商业文明、工业移民文明、闽南海洋文明等不同文明圈层的共生交融。(作者简介:翟崑,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主任;黄彦钧、林徽东,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


阅读上一篇

苍术香在闽南民俗文化中的应用

2024-10-20 16:46:41.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科学打造“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共同体

2021-11-02 15:01:55.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