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观察

福建永春仙岭村的振兴之路

2021-01-04 17:15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2020年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党支部书记苏天恭载誉而归,带回了全国劳模的奖章。这是时隔三十几年来,永春县第二位基层干部获此殊荣。从1991年开始,苏天恭历任村团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党支部书记。20几年来,他始终活跃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坚定不移地践行着“村民谋利益、为集体办事业”的宗旨,带领村两委和全村3000多名群众修建通村公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以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的理念,培育“一花一果一文化”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把昔日的落后山村建设成为如今的美丽乡村,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致力推进乡村产业


走进仙岭村,田间村旁,房前屋后,处处是桂花飘香;放眼望去,远处山坡上是成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果林。如今的仙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小康村”、“幸福村”。巨变的背后,是苏天恭和历任村委会干部坚守“让每个村民过上好日子、腰包都鼓起来”的初心和使命,更体现了他们坚忍不拔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决心和毅力。

仙岭村位于蓬壶东部的半山腰。20世纪90年代初,仙岭村开展了农村经济发展大讨论。经过征集意见、多方考察,苏天恭与村干部们一致认为,仙岭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然而,作为革命老区村,4670亩的辖区土地,几乎都是荒山杂地,水田地仅有700余亩,发展工业难度大,又没有其它资源。面对这一村情,苏天恭等人选择立足实际,以村里的枇杷树和桂花树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乡村特色农业致富的道路。

为扩大规模,提高仙岭枇杷的品质和产值,他带领村民筹建了枇杷种植基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苏天恭多方奔走,到莆田等地考察优良枇杷品种的种植情况,请专家对仙岭村的水田土质进行检测,确定适合的枇杷品种。起初,村民对枇杷的经济效益并不看好,个别村支委也持观望态度。他毅然将自家的承包田全部种上了“早钟6号”枇杷,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按照每亩水稻的最高收入向村民租用农田种枇杷,用行动让村民看到枇杷种植的可行性。在专家的指导下,他精心经营着承包田,新引进的枇杷品种,不但个大肉细皮红,且甘甜爽口,每斤比芦柑多卖出好几元。看着一个个金黄的枇杷娇艳欲滴,曾经持怀疑态度的村民后悔不迭,“我们跟着苏天恭干吧,他认准的事,没错,”全体村民都被他这种大胆开拓的精神所折服。

仙岭乡贤苏昌培副省长始终关心、关注“三农"问题,1999年提出“探索未来乡村发展模式”命题,创办永春农村文化科技园、中华农民体育园,走村串户,问计于农,为仙岭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苏天恭牢记苏副省长嘱托,坚守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辛创业,苏副省长爱农业、爱科技的理念在苏天恭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随后,仙岭村建成了九九农村科技文化园,创办了永特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1850亩早钟六号枇杷生产基地和育苗果树专家基地,聘请省果树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对早钟六号枇杷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苏天恭还引入种植桂花树。“桂花树套种在枇杷园里,可以减轻霜降对枇杷树的影响,农业靠天吃饭,即使遇到霜冻,枇杷收成受影响,但我们通过卖桂花树也增收。”苏天恭说。为推进桂花产业的整合发展,仙岭村还成立了桂花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桂花销售渠道,打响仙岭桂花品牌。


仙岭村  拍摄者林明辉

短短数年,仙岭的枇杷和桂花逐渐走出泉州、走向全国,成为仙岭村的支柱产业。如今,村里拥有1800多亩的枇杷种植面积,年产值可达700万元以上,大幅提高了村民收入,也成为该村支柱特色产业之一。与此同时,该村桂花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拥有苗木12万株,苗圃100多万株,全村规划交易额已达1000多万元。建设了仙岭花卉批发市场和花卉电商平台,初步形成“七个一”特色的“桂花文化”:即一座桂花山、一座桂花寨、一个桂花仓、一条桂花走廊、一条桂花大道、一个桂花广场、一个八桂园。如今家家户户种植桂花树、培育桂花苗,把小小的桂花树发展成为大产业,成为桂花专业村。

产业经济上去了,农民收入也大大增加,2019年,仙岭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0元。村民的日子也如同桂花香一样醇厚甜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仙岭村成功的产业升级,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赋能。在基层多年,苏天恭一直注重农业技术的推动作用。他引进先进技术,聘请高校和农科所专家为农户现场开展果树矮化、疏花、采摘等培训,以科技兴农。村民刚开始种枇杷时,也面临了不少新挑战。仙岭村地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出现了罕见霜降和持续阴雨天气,阴雨绵延不绝,土壤水分增多,持续低温,枇杷树结果受到很大影响,这可把村里的农户愁坏了。苏天恭赶紧请来了高校和农科所专家,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了解枇杷的生长情况,找到症结和对策,然后现场向农户传授科学防治方法——将杂草堆在枇杷树下,进行焚烧,一方面可以减轻枇杷树受低温的影响,另一方面杂草焚烧后可以堆肥,提供养分。在专家的指导下,枇杷种植问题也迎刃而解。

近几年,在苏天恭的带领下,仙岭村创新农产品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建立信息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模式,打造仙岭村农产品交易平台,引进优秀电商人才返乡创业,线上线下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2020年,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仙岭村策划生成“农村科技文化园项目”, 规划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该项目总投资80万元,将重新整合园内外环境,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成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引进现代化智能科技设施,展示产业科技和智慧农业,成为永春县村级科技智能馆和乡村记忆室。整合资源复兴文化园,丰富功能,吸引游客过来参观体验,有效带动人气及村集体经济,年可增加村财收入3万元。


仙岭村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偏远的仙岭村,想要吸引高科技人才谈何容易。要着力解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薄弱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广大农民带动起来,提升他们的素质。每当遇到农业方面的问题,苏天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农科院的专家,通过专家的实际考察,许多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他的带领下,仙岭村的农民也积极向农业专家学习,不断提高对农业的知识储备,从粗犷、传统的种植方式中脱离出来,树立更加科学、系统的农业产业观念。以桂花种植为例,随着网络销售的发展,村民不再像以往只是扦插、嫁接种植桂花,而是根据客户对桂花树形、品种的需求,对所培育的苗木进行雕琢修剪和精挑细选,培育出树冠形态各异桂花和多个桂花新品种。目前,仙岭村已有状元红、永春桂等8个桂花品种;新品种里又分圆叶、尖叶。随着品种的增多、品相的提升,仙岭桂花名气越来越大,本省、浙江、广东等省内外大客户纷沓而至,备受青睐。经过多年的嫁接锻炼,仙岭村的村民个个成为嫁接能手,经常外出做技术指导,成功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也拓宽了脱贫致富路。

2005年,在苏昌培副省长和他的积极推动下,结合仙岭白鹤拳文化,将“中华农民体育学园”作为福建体育职业技术血液永春仙岭教学点,2016年春季开始招收大专学生,成为“村办大学”。

苏天恭还多方筹资,投资200万元建设总面积2300平方米的永春白鹤拳科研学园暨新农民培训中心,开办白鹤拳武术培训班,培训农民学员数百名,第二年10月全省民间传统武术表演赛在该村举行。仙岭村还将加强乡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科普教育,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形成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的新局面,农民素质不断提升。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仙岭人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苏天恭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再一次捕捉到了商机。几个老板开车来到仙岭村,赏完桂花,摘完枇杷,刚好到饭点,可全村没有一个饭店,几位老板很是失望。他见到此景,灵机一动,主动把几位老板请回自己家,为客人准备一桌正宗的农家饭菜,几位老板赞不绝口。通过攀谈,他了解到现在城市里的人都热衷节假日外出旅游,喜欢吃原汁原味绿色农家菜,他想:仙岭有很多天然绿色农产品,有闻名遐迩的白鹤拳和沈家大院,有枇杷和桂花的优势,何不利用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苏天恭是一个有想法就要实现的人,他一认准要发展乡村旅游,就组织村主干到外地考察学习,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考察他发现发展乡村旅游不只靠农产品吸引游客,更要有文化底蕴,要用乡村文化留住乡韵乡愁,吸引游客。

仙岭村是武术之乡,他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传承发展国家级非遗白鹤拳,联手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培训班,有效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鹤拳的传承,结合白鹤拳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白鹤拳培训班的火热也推动了仙岭村餐饮业的发展。苏天恭带领村民发展生态餐馆,将文化教育、生态体验综合在一起,反哺枇杷、桂花基地,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需要项目带动。近年来,苏天恭立足“田园风貌型”美丽乡村的定位,聘请专业规划设计院对仙岭村进行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仙岭村的现实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建设完成扬美湖景观建设、沈家大院文化书院、仙圣山旅游观光、仙源瀑布改造提升、艺术路景观建设、党建综合体等30多个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仙岭村被评为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入围村,并被列为永春县美丽乡村精品村。2016年引入中国人民大学在村里设立乡村建设中心东南实践培训基地,引进大量农业知识技术人才,壮大仙岭村技术力量和文化软实力。2019年华侨大学在该村设立美术学院写生基地。

如今的仙岭村,发展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文化之旅,并建立包括交通、餐饮等在内的旅游产业链,将仙岭建设成村貌整洁、邻里和谐、精神富足的新型乡村。以独特的文化和优美的乡村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玩。到仙岭“闻桂花,尝枇杷,游沈家大院,学白鹤拳,吃农家菜”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仙岭村“沈家大院” 拍摄者林明辉


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乡村经济的发展成果要惠及全村,使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乡村发展振兴中,仙岭村不断完善农村各项软硬件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在苏天恭的带领下,仙岭村两委坚持以民为本,惠及民生福祉。2019年,总投资1000万元的仙岭村综合服务场正式投用。该服务场集卫生所占地面积600平方,共八层,集便民服务窗口、老人活动中心等服务于一身,四、五楼层出租给福建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年可增加村财收入14.4万元。争取资金29万元投入桂花广场提升,为群众提供一个更舒适的休闲运动场所。建设门球场,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是一项民生工程,仙岭村建立完善的卫生保洁制度,制定环境卫生相关制度和奖惩机制,对村主干道两侧卫生进行整治。投入10万元进行沈家大院旱厕清除、房屋修缮、消防措施及周边环境绿化。借用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做好中心村房屋裸房装修。

苏天恭成功不忘初心,感恩回馈社会,以更大热情投身公益事业。他带头出资成立教育基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学生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领乡邻办起了免费食堂,凡是村里年满60周岁的老人,都可以到食堂免费吃午餐。每年重阳节,他还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送去了油、米、牛奶等慰问礼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

仙岭村  拍摄者林明辉

基层党建活力增强


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保证。仙岭村按照“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激发活力、推动工作”总体目标,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以换届为契机,加强新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共同推荐3位年轻人参选并成功当选村两委,其中一位是1994年出生的新村长。村两委凝心聚力,加强乡村振兴建设的工作,对村两委细化分工,确保每个项目高效开展,落实到实处。强化对两委班子的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村务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两委议事规则、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利用仙岭乡村党校和鼓励村两委参加县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培训,切实加强新两委学习教育,提高新班子整体素质。建立学习交流机制,组织带领新两委班子走出去,学进来,先后到了仙夹龙水村、桃城花石村和五里街大羽村等地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拓展乡村发展的思维空间。

在苏天恭的带领下,仙岭村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乡村振兴走在省市前列,村里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双学双比”示范基地、闽台农业科技实验园、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泉州市农村实用骨干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

仙岭村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仙岭村将在十四五建设中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阅读上一篇

苍术香在闽南民俗文化中的应用

2024-10-20 16:46:41.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美丽乡村经营管护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2021-01-04 17:11:38.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