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娇子

刘增强 东西塔生态基地的守护人

2020-10-31 14:47 作者:林淑芳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人物名片

共好蔬菜专业合作社大田县生产管理总负责人,大田县清境家庭农场负责人


只要你有梦想,哪里都是舞台。福建90后小伙刘增强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三明大田县的老家当起“农民”,养殖肉食蓝孔雀,种植高山蔬菜,办起了家庭农场。从去年开始,刘增强与厦门东西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组建共好蔬菜专业合作社大田县站点,协助管理东西塔在大田的种植基地。扎实的文化知识,让他进入农业之后更从容,学习能力更强,眼界也更加开拓。虽然遇到种种困难,但是他总能想办法解决。他的梦想,是把家乡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尝到家乡的美味。


牵手东西塔 
种植高山蔬菜


与东西塔牵手合作,刘增强告诉记者,看中的正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大田县位于闽中地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刘增强所在的济阳乡平均海拔在八百多米,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气候温润,当地种出来的蔬菜品质非常的好。“这么好的产品,应该让更多人享用得到。”刘增强说,就在自己踌躇满志时,厦门东西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镇泉也刚好到大田考察。他有机会和林镇泉进行了一次长谈。这次谈话,刘增强被林镇泉的农业发展理念所折服,两人在农业经营的理念非常一致,这也让他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仅过了半个月,刘增强就和东西塔展开合作,一起在济阳乡建立了基地,规模化种植高山绿色蔬菜。这些高山蔬菜的种植,全程遵循自然农耕法则,使用有机肥,不打农药,不使用化肥,采用物理防虫法,蔬菜露天种植,让蔬菜吸收高山雨露,这样种植出来的蔬菜口感才会更好。


考虑到自己的基地产出有限,刘增强还发动其他农户一起加入种植高山蔬菜,组建共好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田站点。他负责农户的生产管理,同时监管农户的产出质量,从源头把控,保证蔬菜质量符合东西塔的标准。

如今,在刘增强的协助管理下,东西塔在大田县的种植基地已步入正规。看着眼前一片绿意盎然的高山蔬菜,刘增强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未来,他希望与农户们共同合作,把大田的高山蔬菜和更多优秀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


眷恋家乡 
毕业返乡创业


一名大学生,为何愿意放弃城市生活,回到老家创业?这背后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勤劳父母的影响下,出生于1993年的刘增强从小就非常勤奋刻苦。看着父母的不易,他高中时就酝酿着自己的 “创业梦”,读大学时开始学着向同学推销一些日常用品,还经常去参加一些创业培训,学习企业管理,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从中积累人脉。要创业,就要有好项目,自己的创业舞台在哪呢?这一直困扰着刘增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说肉食蓝孔雀的市场前景很好,很多人靠养孔雀发家致富了。

详细考察完市场情况后,他发现孔雀全身都是宝,不仅有很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还能加工成各种好看的工艺品和标本,就食用方面来说,不管是肉还是蛋,营养都相当丰富。而且,孔雀也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为一体的鸟类,市场潜力较大,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刘增强心动了,他决定:回家养孔雀。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从农村走了出去,现在又要回到农村,那书不就白读了吗?”最先反对刘增强养孔雀的就是他的父母。他们认为,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家养孔雀是很不明智的,而且在济中村这样的小山村,养鸡养鸭的人多,可就是没人养孔雀,既没技术,又没销路,到时失败了怎么办?为此,刘增强的父母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理他。

 “年轻人,就应该挑战自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功了最好,失败了也没关系,都是人生的一段宝贵的经验。” 面对父母的反对,刘增强有自己的道理。最终,父母拗不过刘增强,答应了他回乡养孔雀。


孔雀开屏
收获第一桶金


拿着父母给的五万元的创业基金,再向姐姐们借来十万元,李增强一次引进17组85羽种孔雀,同时,在村里金鸡崎脚下开辟了一块近百方的地,给孔雀盖窝棚,这养殖孔雀的事业就算做起来了。

养殖肉食蓝孔雀,刘增强纯粹是个“门外汉”。每天早上6点,刘增强就早早起床,给孔雀喂食、观察孔雀。为了掌握孔雀养殖技术,那段时间,刘增强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养殖孔雀的方法与技巧,看养殖孔雀的资料书籍、查询网上的资料,在饲养中发现问题,都认真记录下来,生怕自己的养殖的宝贝有什么闪失。而且,为了让孔雀住得更舒适,他每天至少花3个小时清理场地,由于每天长时间弯腰打扫,半年下来,他就患上了腰痛。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刘增强开始琢磨怎样孵化小孔雀,但由于孵化是不易掌握的技术,刘增强在孔雀孵化上遭遇惨败,孵化率只能达到61%,损失很大。刘增强主动向外地专家虚心请教,并日夜守候,呵护着小孔雀的诞生。每天看着刚孵化出的小孔雀挤成一堆,长势良好,刘增强心里乐开了花。正当他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只养了两个月的小孔雀莫名其妙的死去,一次性死亡二百多只,亏了3万多元。

“当初,购买的是种孔雀,养殖相对比较容易,而幼雏孔雀在养殖方面需要更注意 。” 刘增强告诉记者,由于没去研究幼雏孔雀的养殖技术,直接放地上养,小孔雀吃地上的粪便,感染上肠炎,导致大量死亡。刚开始缺乏养殖经验,后来通过多方请教和学习,刘增强搭建网格孔雀窝,和地面隔离,如今已扎实掌握了小孔雀的养殖和防疫技巧,一批批的小孔雀们也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

经过半年的折腾,刘增强的农场拥有三年龄以上的种孔雀100多只,商品孔雀500多只。规模上来了,孔雀产品的销路在哪里,如何产生效益? 刘增强告诉记者,他一方面与本县农家乐、酒家联系合作推出孔雀肉菜系,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美食推介等公开活动向游客介绍孔雀产品的功效,逐步打开市场。“孔雀养六个月长成6斤左右就可以出笼,每斤80元。”刘增强说,半年来,农场先后销售了50多只孔雀,纯收入达2万元。

 “现在孔雀养殖项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带来创业补助相关政策,我希望项目发展起来后能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孔雀养殖,通过特色养殖走上致富道路。”初尝甜头的刘增强坚定了返乡创业的信心,下一步,他将扩大农场规模,养殖规模达2000只,发展集“特色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并搭上 “互联网+”的道路,拓展销售渠道,打出知名度让更多人知晓。

“养殖孔雀,除了本身技术要过硬外,只要综合利用好了,就会有理想的回报。”刘增强深有感触地说,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有韧性,学软件和养孔雀其实是一个道理。 


   


阅读上一篇

福建兴隆香业 科技让传统制香插上腾飞翅膀

2024-07-24 12:06:02.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科技尚品》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吴荣峰 驻村魁斗任重道远

2020-10-31 14:35:58.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