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永春香缘
图/郑梦如
1939年4月14日(农历二月廿五日),弘一法师在永春僧俗四次挚诚礼请下,由性常法师陪同,乘木船从泉州溯晋江直抵永春,准备入蓬壶普济寺闭关静修。
那天上午,永春政教僧俗早早就齐集云龙桥码头恭候。正午时刻,弘一法师到达,他身着灰色大衲,朴素而整洁,芒鞋藜杖,频频颔首合掌。大家蜂拥上前,合掌问讯致敬,恭请他到东门桃源殿(永春佛教会所在地)休息。
弘一法师刚要步入桃源殿大门,抬头看见殿前檐角下高悬明末大书法家张瑞图手写的“桃源古地”横匾,一再仔细端详,赞叹说:“结构奇肆,若天马之行空,其为一代书坛巨匠,信然欤!”
晚上,弘一法师到房间准备睡觉,看到床榻上花衾绣褥,陈设华丽,虽知东道主盛情,还是说:“吾乃出家之人,以简朴为宜。”侍者急忙为他换上素被,点香,弘一法师这才掩门熄灯,安然就寝。
第二天清晨,永春居士李芳远等人来到桃源殿等候。约等到7点,弘一法师起床把门打开了,李芳远迎上去问:“老师,昨晚睡得如何?”法师说:“几年来,我睡眠不好,怎么昨晚却好睡?”感到惊讶,李芳远说:“大师与永春有缘,永春黎民有福,留得大师。”法师说:“好像在我房间点的一支香味道很特别,是天然之香,味清不浓香浅不厚,很有层次感:初闻淡淡清香,稍后略感微甜,再后变略清凉,闻后心静而不躁。到底是什么神香?”李芳远说:“那我也不知道。”他抽身去问主持。
图/弘一法师
主持还以为弘一法师嫌他点的神香太昂贵,说:“就是蒲庆兰香室的普通平安香,大师远道而来,闻了此香,感觉如何?”弘一法师说:“蒲庆兰平安香,好香啊!是安静香!是催眠香!”
这一天,弘一法师在李芳远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游览永春名胜环翠亭。
第三天,4月16日,弘一法师在桃源殿宣讲佛教教义,题为《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芳远作记录。弘一法师首先详述自己到永春的因缘,而后分深信因果、发菩提心和专修净土三部分讲演佛法。大师道貌慈祥,辩才无碍,阐述详尽,娓娓动听,偌大桃源殿,拥挤几乎无隙地,是永春佛教界前所未有之盛况。由李芳远笔录成《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后刊行于世。
弘一法师虽遁入空门,但忧国忧民之心不曾泯灭。讲演结束后,永春名儒郑翘松呈上自作《抗战诗稿》请其阅览,弘一法师反复吟诵,大加赞赏:“老先生县之通儒,抗战史诗大作前可追杜工部,后恐无来者。”
第四天,4月17日(农历二月廿八日),弘一法师在性常、妙慧法师和林奉若居士陪同下,乘车前往普济寺。
车还没驶入卓埔后溪寨(即汉口村),弘一法师远远闻到一阵阵香味,问林奉若居士:“前面是哪个村子?”因昨日林居士听过李芳远讲到平安香一事,林居士告诉他:“平安香就是后溪寨‘蒲庆兰香室’生产的。宋代,很多外国人来泉州经商,阿拉伯商人蒲姓此时移居泉州,世代经营香料,其先辈蒲寿庚曾任泉州舶司。明清时代,由于朝廷歧视异族,加上动乱,蒲氏家族逐渐衰落。洪武年间,阿拉伯蒲姓后裔由泉州移居永春卓埔后溪寨,专门经营神香……”听完介绍,弘一法师执意要下车看看。
弘一法师走进后溪寨溪边一户人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正在“跺香花”,他问老人尊姓大名,知道他正是蒲氏制香人家。详细询问来永春多久,这神香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老人告诉他:移居永春的蒲氏后裔为第十三世茂,迄今已300多年。他们生产的神香,都是用天然的香料和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制成的。
“吾与永春有缘,普济寺在永春;我与蒲氏有缘,神香出自蒲氏。”弘一法师很是高兴,掏钱要买“蒲庆兰香室”神香两束。蒲氏老人得知买香人正是德高望重、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不肯收钱:“您是佛界众望所归大师,蒲庆兰香室能得到您的光临,乃是三生有幸。收下区区几个小钱,岂不让人笑落牙齿。”硬将香钱往弘一法师怀里塞。“师傅不收,鄙人不敢取香。”弘一法师转身要走,也不取走神香。
蒲氏老人知道拗不过大师,说:“师傅,您书法挺拔俊秀,很具特色,仰慕已久。乞求您给我写几个字——蒲庆兰香室,我就心满意足了。”“噢——”弘一法师一愣,浅浅一笑,抬头看了看门额上人家写的“蒲庆兰香室”招牌,婉拒说,“一匾不宜两人书,早先人家写的这招牌字,很是饱满端庄。这样吧,我就给你写一个字留作纪念,如何?”说着,蒲氏老人忙从屋子里拿出文房四宝,研磨,摊纸,递笔。
弘一法师想了想,接过毛笔在砚台抹了抹,神轻气定地在宣纸上写了一个一尺见方的大字——香。写完,弘一法师微笑说:“请师傅笑纳。此次一字‘香’换两束香,下不为例;再以后我购买你的神香,香钱你一定要收下。”“一定一定!”蒲氏老人大喜过望,连连应允。
弘一法师拿上这两束神香离开汉口,继续前往蓬壶。
途经蓬壶三角街,弘一法师下车缓步街头,看到市廛农商凋敝,痛时忧国,不无兴叹:“满目凋敝,何时再兴?”走到蓬壶邮电代办所,他特地交代经纪人林庶满:“鄙人此行入永,关山静坐,除丰子恺、刘质平、夏丏尊、叶圣陶、柳亚子等人的信件,还有汉口‘蒲庆兰香室’神香可送至普济寺,其它一概退回……”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一叠宣纸,摊放在办公桌上;用手指量了量,裁下宣纸边角料,拿起毛笔手书 “收件人不在,退回原处”字签,写了一大叠,说:“暂且留给代办所备用,字签用完,鄙人再写。”交代完毕,随后步行至普济寺。
普济寺肇建于五代,取“普度众生,慈悲济世”之意,四周峰峦竞秀,密林遍山,风光秀美,素有“桃源甲刹”之誉。朱熹、黄克晦、李九我、张瑞图等历代名人都曾到此游赏。弘一法师一路走来,越看越喜欢 。
弘一法师走进普济寺,林奉若居士请他进住寺中厢房禅室,“此处常有外人出入,不宜潜心静修。”弘一法师谢绝了。“那就委屈您了……”林奉若只好将寺后自建的茅蓬小屋让出,供其静居。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床、一桌、一椅、一书架而已。
弘一法师掩关普济寺精舍后,起居自理,生活十分俭朴,每日唯食二餐,早上七点多一餐,近午十一点多一餐,过中午十二点不再进食。饮食唯粗茶淡饭,蔬食菜羹,全由林奉若供送负责。
弘一法师在普济寺闭关修禅572日,除了他指定的几个至亲挚友信件和“蒲庆兰香室”带给的状元香和平安香外,其余各方信件包裹东西一概原封退回(极重要者由性常法师代为拆阅回复),亦不接待任何人的来访。
每天,弘一法师独坐茅棚小屋,焚状元香写作,夜以继日,潜心编纂著述;深夜,他点上一支平安香就寝。他在永春期间辑有《戒律系统科表》、《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盗戒释相概略问答》、《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华严疏分科》、《受十戒善法》等书,作有《为傍生说三皈依略议》等短文。尤其是《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书,他付出的精力尤大,三易其稿,既严整又精辟。这些著作都是有极高价值的文化瑰宝,成为研究南山律学的重要典籍。
后人有诗为证:弘一点香睡好香,卓埔闻香字换香。五百七十焚香日,留下鸿篇巨著
图/蓬壶普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