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花雨

留从效: 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名垂青史

2017-10-22 22:59 作者:钱永新 林联勇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350
    /左图为留从效画像 , 右图为悬挂在永春留安刘(留)氏祖宇的“鄂国恭王”匾
   
在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发展史上,留从效永远是一个闪亮的令人瞩目的名字。
   
    “自白马山蜿蜒而东,突起二峰,由县楼端望,若双鱼,故名。跃出翰屏巽方,一邑精神,盖在于此。土谓‘留湾’,留鄂公之故居在焉。”这是明嘉靖五年(1526年)《永春县志》的记载,此处提到的“留鄂公”就是留从效。到了清代,永春县升格为直隶永春州,《永春州志》的记载相应改为“一州精神,盖在于此”。
   
    永春地方志提到的“双鱼”山,也就是留安山,在县城东南郊,因形如双鱼跃舞而得名。留安山下的桃城镇留安村(现为社区),背倚留安山,前临桃溪水(流经留安的溪段称“留湾”)。“留湾一轮月,挂在碧潭头。有人居此地,代代出王侯。”这是永春千古流传的谶语。地灵而人杰,居住在留安的留(刘)氏家族,不负谶语所言,不仅将永春古代人物的官职做到了极致(官至王侯、宰相),也将永春人开拓世界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翻开《清源留安留刘氏族谱》,有留氏先辈传衍和仕宦的详细记载。十八世留钟,唐初莅官泉州;十九世留侃,与兄留伽乘扁舟适兴,逆晋江东溪而上,买庄院于永春,遂定居于留湾(留安)。至二十七世留从效,则成为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
   
    留从效,字元范,生于唐天祐三年(906年)。少年时为泉州衙兵,后升为散员指挥使。后晋天福九年(944年)以军功升任都指挥使。后晋开运二年(945年),被南唐任命为泉州刺史。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任命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二州观察使。后又加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病逝。
   
    留从效割据泉州、漳州一二十年,是当时整个闽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由于他出身寒微,知人疾苦,故为政专以勤俭养民为务,凡不利于民者皆除去。平日常穿布衣,置公服于中门之侧,外出视事,才穿上。每对人言:“我平素贫贱,不可忘本也。”故民情朴实,风俗淳厚。每年秋季,他都举行考试,取明经、“进士”,予以任用,谓之“秋堂”。他治泉期间,建树甚多。当时泉州地广人稀,他令士兵垦田,收游民耕地,围垦海滩,疏浚和增建水利工程,故“仓满岁丰”。手工业,特别是与海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冶炼业、丝织业等,均得到较大的发展。泉州的冶炼业,唐代就已兴起,留从效治理泉州时,扩大了铁矿的开采和冶炼。泉州城西龙头山原有留从效时期炼铁的遗址,后建庙,民间俗称“铁炉庙”。他蠲除苛捐杂税,使民众得以自由交换买卖,做到货物充足,市无二价。当时的泉州城商业繁荣,号称“云屋万家,楼雉数里”。
    
   
图/留安留刘(留)氏祖宇映紫垣堂

    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是留从效对“海上丝绸之路”开拓发展的巨大贡献。唐代,泉州港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出现“涨潮声中万国商”的辉煌景象。留从效对唐以来发展起来的海外交通贸易十分重视。在他割据闽南期间,其交往之蕃国,包括新罗、高丽与南海诸岛。后晋开运三年(946年),他在唐代所建的泉州城(俗称子城)之外,又建罗城。城高一丈八尺,有城门七:东门名仁风,西门名义成,南门镇南,北门朝天,东南名通淮,西南名临漳、通津,周围长达二十里,为子城周长的七倍;同时“教民间开通衢,构云屋”(即开拓大道,建造货栈),以“招徕海上蛮夷商贾”。当时从泉州港运往阿拉伯、东非等地的货物是陶瓷、铜铁等手工业品,运回的是象牙、犀角、玳瑁、明珠、乳香、樟脑等物。《清源留氏族谱?鄂国公传》记载:“陶瓷、铜铁远泛于番国,取金贝而返,民甚称便。”由于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亚非各地人民的往来和宗教的兴盛。当时泉州建造了不少寺院,其中规模最大的承天寺,原是留从效的南园,于后周显德中(954—958)建筑起来的。另据《十国春秋》卷96载,五代时有高丽僧元衲来居南安福清寺;据《高丽史》载,新罗僧洪庆也来到泉州。
   
    当时来到泉州的外国人有使臣、商人和传教士,带来大量香料,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香料之路”。据《宋史漳泉留氏》记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留从效“遣别驾黄禹锡间道奉表,以獬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为贡,世宗锡诏书嘉纳之”。《清源留刘氏族谱》收录了周世宗颁给留从效的敕书:“所进白龙脑香一千斤,犀獬通腰带一条,事具悉。卿化行一境,名慑群雄。属华夷无外之期,见四海朝宗之意……驰单使以爰来,奉名香而作贡。”依族谱所记,留从效进贡的龙脑香为一千斤而非史书记载的数十斤,由此亦可见当时泉州港进口香料数量之多。
   
    从留从效开始,其家族累世簪缨,贤俊辈出。其六世孙留正,历任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宰相,赠太师。在泉州有一条“三朝元老巷”,简称“三朝巷”,因在南宋有为留正立的“三朝元老”牌坊而得名。如今,泉州文庙内有留从效、留正的塑像。此外,还有广州通判留恭、广州知州留端、大理寺丞留硕、监察御史留元英、赣州知州留元刚、建安知县留元圭等,居官均有政声。
   
    留从效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开拓海丝的功绩,名垂史册,而留氏家族与“海丝”的因缘还在延续。留从效嗣子留居道,是永春现有文字资料记载最早到国外去的人,他经商至安南(今越南),带回荔枝种苗十八株,称“十八娘子”。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留天禄因不愿屈事元朝,从泉州弃官回永春留安故地,改“留”为“刘”。刘氏的第七世刘孟福(1399—1431年),“在南京当军,从官往番邦,故在思门哒劣(现印尼苏门答腊)”,他就是在追随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中在南洋殉职的。
   
    在留从效的家乡——桃城留安,留从效故居(修爵堂)和留(刘)氏宗祠(映紫垣堂)是值得我们追觅的两处“海丝”遗迹。留从效去世后,子孙以其故居立祠纪念,成为留氏家庙。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留从效长子留绍錤出资拓建,龙图阁学士陈从易(晋江人)为作《鄂国留公庙碑记》。明永乐年间匾其堂曰“修爵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被倭寇焚毁,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留氏裔孙重建。留(刘)氏宗祠的“映紫垣”三字,意指上达皇宫(紫垣星),其朝向也是少有的坐南朝北。正因为留氏家族出过留从效、留正两位赫赫有名的贤俊,才敢取如此霸气的堂名!
   
   
图/永春县桃城镇区一瞥

    留氏家族开拓“海丝”的辉煌,与桃城镇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优势是分不开的。桃城地处闽中、闽南要冲,历来是永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泉州“海丝”的重要内陆源头。流经桃城镇的桃溪,沟通了福建内陆通向沿海的联系。千年以来,闽中西地区的瓷器、红菇、香菇、笋干、纸品、桐油、木炭等,经挑夫运到桃溪的码头,装船顺流而下,直抵南安、泉州,有的再装上泊于泉州港口的远洋船舶,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漫漫旅程。沿海的棉布、鱼虾等手工业品和海产品,亦经桃溪源源不绝地运往内陆。在明、清、民国漫长的岁月里,许多永春人或迫于战乱,或为了谋求生计,打起背包,从桃溪岸边的码头坐上溪舟船,前往泉州港或转往厦门港,漂洋过海,闯荡南洋。永春华侨具有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南洋创造了“无永不开市”的传奇。
   
    如今的桃城镇,有榜头、探花山、留安、花石、济川等5个工业小区,形成陶瓷、建筑、铸造、日用制品等支柱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灯具生产基地。拥有永春纸织画、永春白鹤拳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永春老醋等。2012年起,永春县将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列为“一号工程”,提出实现“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总体目标,在桃溪两岸构筑永春版的“清明上河图”。在今天的桃溪水流域综合治理中,永春突破就水治水的传统理念,结合“河长制”的实施,深入组织开展“全面治水”,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在桃溪两岸规划建设樟香桃苑、白鹤曲苑、乡愁寄园、溪畔潺园等文化主题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乡愁故里,海丝源头”正成为桃城镇越来越响亮的名片。


    (钱永新系永春县桃城镇镇长, 林联勇系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阅读上一篇

从被告叶长青一案看法律文书的准确性

2024-11-04 15:49:30.0 作者:王文德 来源: 投稿
阅读下一篇

钟金德:闽南民间故事中的李光地形象

2017-10-22 21:55:54.0 作者:钟金德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