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的古厝群
千年古村落的古厝群
(《丝路纵横》杂志社 文/苏德义 苏志强)走进柴塔村,祠堂祖厝及千年古井比比皆是,小巷深深,弯弯曲曲,石铺古街,与古厝断墙残壁相呼应。宋路街边芳草和古树相陪衬,呈现一派和谐,优雅的自然美。叔爷公庙、苏夫人宫、下南宫,金亭香火余烟袅袅;龙兴寺内和尚敲钟、诵经余音回旋;老人或三三两两聚集闲唱南音悠闲自得。厝门上和厅堂上古书牌匾,屋檐柱梁的雕花刻鸟。水车堵各种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条条原汁原味街巷、栋栋红砖倚楼古厝都蕴含着不同经典故事。错落有致古厝群,见证了古柴塔人的聪明才智。至今仍沿袭宋代闽南口语的街名,如宋路街、港下路、宫后路、橘子巷、及弟巷、菜籽下、恩善路、番仔下,三十四都路、塔山路、三民路、生荣路、明代东西南北四隘门的称谓及宋古街的百年店号。
柴塔村区域面积0.3平方公里,村界红线面积约643亩、人口1490共400户。早在明代,龙兴里人受南关港丝路影响,与居住在龙兴里番仔下的番国商人来往密切(民国初改名番客下),成就了漂洋过海经商的方便。清末民国
时村里有90%侨属,曾获“华侨之乡”美誉,主要侨居在东南亚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
旅居在外的华侨们省吃俭用勤奋创业,一旦有积累了钱财,皆织物不忘回报家乡,纷纷回乡起大厝,以及捐款修建学府、宫庙、修桥、道路等公益事业。所建洋楼大厝吸收了海外异国建筑精髓,将闽南厝出砖入石融入巴洛克式建筑设计,带有异国风情色彩的建筑风格。
从古村落巷下路破厝废墟景区为中心半径250米范围内,竟然有元明清民四朝代百座古厝及废墟遗迹,如此近距离密集型古建规模群体之最,在闽南可谓无处可见,非常震憾,堪称闽南一绝的一张名片。如养闲红砖别墅、张氏进士官式旧居、八角楼古厝、霸灰古楼、南洋花园古厝、名誉泉州南门外号称“金东山银柴塔”的蔡氏祖厝及上
大厝、下大厝和石吟捆大埕,深井带墙鸡(围墙)的古厝甚为豪华壮观,在闽南实属少见。
九十九间:旅居印尼富商华侨蔡尚仁吸收了海外异国建筑精髓,大胆嫁接閩南出砖入石融入巴洛克式建筑设计,该洋楼是闽南一座特色建设风格。获称为城南99间红砖养闲别墅之美誉。
九十九间外观一瞥
霸灰古楼:旅菲华侨蔡恩典等建成兄弟楼。1947年奠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据说,当年银票是寄到泉州的银行,吴暡娘直接拿着扁担和大箩筐到泉州取银钱挑回柴塔村建此洋楼。
霸灰古楼外观一瞥
花园洋楼:旅印尼蔡氏家庭蔡联芳宝号商行筹资,由总经理蔡长寿主持建筑,中西合璧风格洋楼,是泉州南门外首屈一指的豪华楼房。
花园洋楼外观一瞥
八角洋楼:旅菲华侨苏清和于1947年间建成。三层楼房框架式结构,厅房间隔由优质彬木板构成。正面塌寿大门,两边红砖砌筑,雅丽清秀。
八角洋楼外观一瞥
金汉洋楼:菲侨苏金汉夫人蔡鸳娘回乡开建,奠基1952年,53年竣工。中西式与闽南古建筑风格,正面万字砌砖,骑楼配水泥钢筋板。
金汉洋楼外观一瞥
霞埭古厝:又称哑婶埕,张进古大厝建于同治年间,大厝三间张后两落(倒翻厅)。具有闽南出砖入石建筑风格,厝前石板经细琢后铺就。
霞埭古厝外观一瞥
蔡联得古大厝:旅菲铁材起家意外廉价获取二战从珍珠港战后旧轮胎等物资,转手获利颇丰,回家乡建此大厝。
蔡联得古大厝外观一瞥
上大厝:蔡森民、蔡伟父子建于清朝末年,皇宫式建筑,石、砖结构。大门塌寿,大五间张,两边双护厝,建筑工艺实在超群。
上大厝外观一瞥
下大厝:蔡伟兄弟于清末建就,五间张大厝及双护厝、塌寿,大厝前仍用细琢长石板铺就埕面。大门带塌寿两侧砖壁上入浮雕,为起大厝向天宫讨好,天宫派出神兽送来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的祝贺。
番鼎古厝:旅菲蔡番鼎修建,古大厝宅邸二进三开间带双畔护厝,有条石砖埕大厝,有燕脊尾,相传在建厝时,白银是华侨用船运到村南渠桥头,很是风光,当时就有一句俗语:“金东山,银柴塔”之说。
光凯古厝:蔡光凯古大厝宅邸,建于晚清年代,至今约二百余年。三开间带右护厝,有条石砖埕,大厝燕脊尾呈皇宫格式。此家庭60十年代培养了三位华侨大学教授。
纯粹正宗闽南建筑风格:如张卢苏蔡伍黄沈方曾吴等姓氏所建的红砖四合院带双护厝旧居、出砖入石五间张、三间张、手巾寮骑楼,以及有数几十栋的古典大厝。
古大厝局部修饰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