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维衍:倾注华文教育情系山城
2017-07-02 02:33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蔡维衍,马来西亚经济学博士,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秘书,原尊孔国民型华文中学副校长,原成功大学学院教授兼署理副校长
下南洋致力华文传播
蔡维衍,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东关镇山城村。11岁那年,也就是1954年5月13日,为了生计,和弟弟随母亲一块离开中国,在轮船甲板度过12个昼夜,到了马来亚与父亲团聚。我们先到了彭亨州瓜拉立卑,没有地方落脚,就到了文打新村投靠远亲,在文打自建了一间500方尺的木板屋。随后,这间板屋共住了三户14个人口,就是爸妈和6个孩子,伯母和2个孩子以及堂侄一家3人。
在吉隆坡循人中学念完初中,蔡维衍就寄住到柔佛姨妈家去,期望继续念到高中毕业。当时父亲生意失败,一个弟弟在念初中,两个妹妹念小学,还有两个弟弟嗷嗷待哺。虽然高中学费每个月15元,但家境实在不允许他继续念下去,蔡维衍必须赚钱帮助爸妈养家。他天资聪颖,寄望能考进日间师训,除了每个月45元津贴之外,毕业后又有可当小学老师,传播华文。
凭着初中三华文会考文凭,蔡维衍于1961年考进日间师训受训,3年毕业后,被派到华文小学当老师。这时的他一边教书,一边自修。由于是来自华校,要考取以英文和马来文出题及作答的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文凭,必须经过资格试(Qualifying Test)、大马教育文凭及高等教育文凭等3个阶段,蔡维衍共花了5年时间,取得了高等教育文凭资格,后担任尊孔国民型华文中学副校长。
在维护华文教育方面,蔡维衍先后担任了“董总”(注:马来西亚维护与发展华文教育的全国领导机构,会员由各州华校董事联合会/董教联合会组成)独中统一考试委员会委员、独中课本编辑顾问及“董教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和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的总称)高等教育中心咨询委员会副召集人等职务。
1976年,蔡维衍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念经济硕士课程,回国后担任国大讲师。1980年9月在国民大学资助下,前往美国加尼福尼亚大学修读博士课程,4年后获博士学位,担任国大经济系讲师。1989年升任国民大学副教授,1990年加入马华公会,继后担任马来西亚房屋暨地方政府部长的政治秘书。1992年辞去政治秘书职,到香港岭南大学出任高级讲师。
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蔡维衍历任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大学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离开公立大学杏坛之后,曾任马来西亚私立学院院长、执行长多年。2013年6月,从成功大学学院教授兼署理副校长职正式退休。
图 / 蔡维衍(左三)一行到厦门旅游考察(蔡成业 / 摄)
反哺中国原乡山城
蔡维衍的故乡山城地处高山盆地,虽离开县城不远,但必须翻山越岭,涉水过溪河,交通十分不便。虽然他自小长在山城,却对永春市区毫无认识。记忆中,曾赴永春市区一次,到照相馆拍摄出国通行证用的照片。
由于他出生于中国,在中国的伯叔、姑舅、堂兄弟和表兄弟寄来书信,都由蔡维衍负责回复。他内心感到非常抱歉的是,中国人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也正是他家在马来西亚最艰苦的日子,中国来信封封都是诉苦求助,他只能20、30元分寄给他们。中国大饥荒时期,他的外公外婆营养不足去世了,让全家人羞愧,悲痛万分。
回想1976年在英国留学时,蔡维衍和中国首批留学生交往,话题总围绕在中国(家乡)穷困的生活,期望中国尽快迎来富裕的幸福日子。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和一批批中国专家和交换学者,聚集谈论中国,胸怀中国强盛之日。总是期望有生之年,能得一见强大的中国,雄视世界。
1984年考取博士学位之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提升了,与中国亲戚来往较为频密。第二年永春第八中学东关分校兴建教学大楼和综合大楼,来函要求协助筹措资金。蔡维衍便以家父之名义捐助人民币10,000元,校方以一间教室命名并悬挂照片留念。同时又以本人个人名义、动员了堂兄弟们捐款帮助东关分校兴建教学大楼和综合大楼。
蔡维衍在1992年到香港岭南大学执教,于当年12月圣诞节期间,趁着马来西亚政府开放国民到中国旅游的良机,由香港回到阔别38年的故乡探亲。顾名思义,山城地处山旮旯,是穷乡僻壤的农村,是颠沛流离海外山城人的侨乡。解放后生活改善稍慢,当时山城出产水分多味甘甜的芦柑,但销路受限。从故乡归来,立即撰文推介芦柑,报章发表之后,在马来西亚永春同乡之间引起相当良好响应。
离别38年余再见族亲、表亲们以及儿时的老师,仿如隔世,对着山城贫瘠耕地及破烂旧居,更是感慨万千。探亲回香港之后,立即发动筹款,修盖旧陋的祖屋和宗祠,可惜成绩有欠理想,虽念兹在兹,无奈空有
修建破陋失修的宗亲祠堂之心,十分遗憾。盖因移居海外的乡亲,多是打工一族,阮囊羞涩。
想起400多年前(明神宗时期)先祖不堪倭寇侵掠,自晋江邴州入永,从东关河畔攀援高山峻岭到顶峰的山城盆地,定居下来,到我这一代已是第十六代,敬佩先祖的披荆斩棘,开山辟土气魄及勤劳。为答谢祖先的恩典,继后多次前来山城探亲,寻思重建宗亲祠堂不容延缓,乃在2014年再次发起筹募重建祠堂基金。相隔20年后,
散居马来西亚的宗亲第二代和第三代,多人已事业有成,鼎力支持,出钱出力,众志乃能成城。在短短5个月内,蒙族亲热烈响应,筹得人民币46万元,另外以半年时间招标承建工程,于2015年元月新的福美堂祖厝宗祠在旧址豎立了起来,择日祭祀。为延续生于乾隆癸亥年(公元1743年)的第十世孙讳“芳高”字“孙明”于嘉庆庚申年(公元1800年)编写的族谱,制定了蔡氏家族第21世至第40世的字讳排行,同时摆席设宴,全村一同欢庆。
有了一次成功经验,山城村民呼吁海外华侨重修云城宫及水尾水坝,预计耗资41万人民币。获受封“拿督”的蔡仲文族亲鼎力支持,答允捐出整个工程费用的一半,即20万人民币。在村乡亲也纷纷捐献,负责筹足征地费用。经过10个月的时间,于2016年底工程圆满完成。
丝路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