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娇子

童长河 柏匠酒是自己钟爱的事业

2021-08-06 11:06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人物名片:童长河,北京峻纶兴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茶业企业商会副会长,北京三明企业商会副会长,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副会长。

  (《丝路纵横》杂志社记者 林淑芳)人生如酒,酒如人生,终将在时间里找到答案。与酒相伴10余载,童长河品尝着醇厚浓烈的酒香,也在酒中收获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与一般的生意人不同,童长河不愿在急躁中追名逐利,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在白酒行业豪赌的风气下,他依然下着“笨”功夫,对所有工作亲自上阵,事无巨细,而一旦看准方向,便做好完全准备,斥资为品牌的起飞护航。

  对于酒的执着与真诚,也让他获得了业内大佬的肯定。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会长丁远怀先生,甚至为“柏匠”执笔题字。以酒为媒,童长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也希望能成为酒之匠人,为懂酒、爱酒之人守护好酒,传承中国优秀的酒文化。


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会长、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公司总经理丁远怀先生为“柏匠”题字

  自己多年想要的品牌

  童长河旗下的“柏匠” 酱香型白酒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酒商朋友们慕名而来,这是前不久事。为了“柏匠”的诞生,他前后筹备了近1年,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从产品定位到茅台镇考察酒厂乃至产品包装的色系、字体,全部亲自把关,因为这是他第一个创立的酒业品牌。

  2020年底,在看到“柏匠”这俩字时,童长河突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品牌名吗?似柏树一般长青,像匠人一样精益求精。在新时代的商业社会,这样的精神更加难能可贵。深耕酒业多年之后,童长河一直梦想着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品牌。将其命名为“柏匠”,他有自己的看法。“酒的匠人,踏踏实实做事,坚守自己的初心与梦想,即便默默无闻,我也很满足了。”

  要保证白酒的品质,最关键的是找到对质量要求严格的酒厂。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供应商,童长河多次到“中国第一酒镇”贵州茅台镇考察。最终,他选定了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会长丁远怀先生的酒厂。作为会长的威望和高尚的人品,丁远怀先生对白酒有着敬畏之心,视品质如生命。这也与童长河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品牌和口碑胜过一切利益。

  他深知,作为一个后起之秀,“柏匠”还属于新生品牌,如果一开始没有打下牢固扎实的基础,将无法在酒业林立的环境中长成参天大树。在行业多年,他对“柏匠”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首先,酱香酒是大势所趋。众所周知,酱香型白酒中含量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物质、大量的酚类化合物、酸类物质、SOD与金属硫蛋白等健康物质,适量喝酱香型白酒,有利于人体健康。”童长河分析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未来酱酒的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酱酒已然成为了一个风口。只要找到正确的合作伙伴,跟上风口,成功就在眼前。

  其次,“柏匠”属于新生品牌,在包装上更加年轻化,采用爱马仕橙作为主色系,高档而又醒目,在一堆酒中,消费者想要体验的欲望更强烈。虽然是小众品牌,但“柏匠”拥有更宽广的成长时间和空间,能帮助合作伙伴获得属于自己的利润,让伙伴们跟随企业共同成长。

  “赤水流觞,宏图柏匠。”童长河告诉记者,这是为“柏匠”准备的广告语,也是他对白酒行业的希冀,愿与爱酒懂酒的人携手向前、共展宏图。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罗豪才(左一)与童长河(右一)合影


  一场美丽的意外

  能与酒结缘,对于童长河来说是一场美丽的意外。2004年刚刚结婚的他从福建来到北京,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知名茶企的销售经理,负责北京区域的业务。2014年,从茶企离职之后,童长河开始思考未来人生的风向。他找到认识多年的一位前辈、“钓鱼台”酒业的负责人。正因为经商多年留下的好口碑,这位前辈很看好他,让他代理了当时风头正热的“钓鱼台”酒。

  一开始,童长河对卖酒一窍不通。10多年来,他一直在茶企工作,虽然帮一个企业成功打下了北方市场,但是却没有现成的酒业销售渠道,更别提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好在过去几年在茶叶渠道的关系,许多原来的合作伙伴向他抛来了橄榄枝。通过在茶企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童长河独辟蹊径,创新销售渠道,通过茶叶店卖酒。这个做法还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只要产品质量好,茶叶渠道的客户也会买酒,增加了茶叶店的利润来源。而且相比茶而言,酒的消耗时间更快,一斤茶要喝很久,但有时一晚上一箱酒就喝完了,这也大大增加了代理商的业务量。

  为了弥补对白酒一窍不通的短板,童长河还专门学习了品酒师课程,让自己更专业,可以向朋友分享更多白酒的知识。他喜欢学习,也喜欢与人分享,分享的过程,有让自己的认知得以巩固、升华。不过,创业之路也很艰辛。酒行业的一大弊端就是资金积压。一批酒下单时,往往需要大几百万元的资金,但是货款回笼却需要一定周期。一开始资金有限,童长河只能向朋友借款,后面直接将厦门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用于资金周转。所幸,他在行业内的良好口碑,每每遇到急需资金下单时,都有仗义的朋友主动相助。2019年,为了定制一批新酒,但整批货需要800万元,自己尚有500万元的缺口。正当他犯愁时,一位好朋友刚好到公司品茶聊天,主动问他要不要借钱,真是雪中送炭。

  从一名酒的门外汉,到成功跻身酒圈,童长河坦言,做酒就跟做人一样,一定要有好口碑,坚守住品质这道底线,回头客自然而然就有了。童长河是性情中人,为人务实,不忽悠,因此一起合作的朋友、客户都能走得很远。正是对他的经营理念和个人品格的认可,许多合作伙伴告诉他:只要你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童长河听了万分感动。为了帮助合作伙伴开拓市场,他不仅提供品质优良的白酒,还将自己的经营思路、销售技巧全部倾囊相授。正是这些独特而又接地气的经营模式,让许多代理商一开始就大获成功。

  “企业经营就要有利他的思维,不要先想着守住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先考虑合作伙伴能赚到钱。”童长河说。



  出身寒门磨炼意志

  寒门出贵子。在童长河身上,外人看到的是一个良好品格的酒商。而这些的背后,则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血泪史。

  童长河1972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多,父母身体又不好,一家人常常要忍饥挨饿。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他的意志,他从小就胸怀理想:“长大要当一名驾驶员,到城里生活”。这些想法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但确实是年幼的他最直白朴素的愿望:渴望长大独立,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为社会创造价值。

  初中毕业后,尽管成绩优异,但是童长河选择走出校门打工赚钱,贴补家用。一开始,他来到工地做泥水工,但半年后,意外突然降临,一根4米多高的木头紧贴着脑门砸了过来,他当场昏迷,后送医治疗,捡回了一条命。在过去那个年代,掌握一门手艺就能养活自己。他开始拜师学裁缝。他学东西很快,师傅点一下就会。2年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不少同学已经出门打工,童长河也希望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向亲戚借了200元路费,他提着简单的行囊登上了开往福建厦门的火车。

  1991年,童长河先是到厦门一家制衣厂当车工,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元左右,刚够温饱。为了节省生活费,他几乎很少自己买肉吃,吃泡面总是先喝汤,让肚子有大半饱腹感再吃面。晚上加班食堂免费,他就多吃点,有时候能吃三份。2年后,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到一家“为酒店除四害”的公司上班,每月工资涨到了千元。尽管工作非常辛苦,半夜之后才开工,一干就到天亮。但是童长河却觉得很快乐,他去的都是星级酒店,看着富丽堂皇的装修,摸着柔软舒服的地毯,他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

  对于新世界的渴望,驱使着童长河往前走。他不想在原地踏步,希望接触更多的东西。随后,他来到一家食品公司当业务员兼送货工,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满厦门跑给客户送货。由于干活勤快,一位客户让他到公司当业务员。为人机灵、做事踏实,童长河很快发挥所长,业务有声有色。当他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厦门的各大食杂店时,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成功拿下客户。为了提高成功率,他在业务开拓上也是花了许多心思。比如出门的时他一定会带一箱产品,遇到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就指着产品说:这是对面那家店要的,你不要对方就要了。许多客户二话不说答应代销。很快,他就当上了公司的业务经理,每月工资也涨到了2000多元。

  不过,由于三餐不定,童长河也犯下了胃病。一次因胃穿孔,还被送到医院抢救。即便如此,他依然一如既往地投身于工作之中。2001年,有了几年的销售经验,他被招聘到一家茶企,负责开拓北方市场。当时,老板定下的目标是青岛。在一个月的市场调查中,童长河骑着自行车将青岛跑了个遍,全市哪家茶叶店在什么位置他都一清二楚,还专门自画了一张地图。但是他发现,青岛人喝绿茶不喝铁观音,当地没有专门的茶叶店,因此并不适合开店。于是,他主动请缨前往北京开拓市场。这次,他依然采用最辛苦也是最直接的调查方式,搭着公交一步一脚印寻找北京的茶叶店。每天,他都要买一份报纸,研究哪家大型商场有店铺招租,也渐渐地对北京城市商圈有了初步了解。因为销售模式不对,第一家店三个月之后就关门了。但童长河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总结失败的原因,思考如何开拓市场。因为有在厦门对接超市的营销经验,他变革了公司“专卖店”的经营模式,而是将茶叶批发给成规模的茶叶店,改代销模式。随后,他陆续在北京市马连道等地开设门店、寻找代理商。正是北京门店的辐射作用,销售市场很快拓展到了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总计百余家门店。

  此时,借着铁观音的发展期,童长河也迎来了事业的上升期,最好的门店,一年销售额能达到几百万元,开一家火一家。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为公司赚钱是对你付出的一种肯定,但绝对不是唯一的目的。”在他心中,有远远高于金钱的理想和信念,驱动他不断开拓向前,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坚守孝道传承文化

  出身贫困,但是童长河从不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踏实奋斗,改变贫穷的命运。对于家庭的责任,也一直是他心中的重中之重。在他看来,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应该坚持和推广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童长河幼小时,他的父母身体一直不好,特别是患有重疾的母亲。有一年到了冬天寒冷刺骨,母亲说想买一双保暖鞋,但因为没钱,迟迟不舍得买。虽然童长河在厦门打工当学徒工的收入微薄,但是童长河悄悄地攒下了50元钱,给家里写信的时候夹在信封里,叮嘱让母亲一定要买棉鞋。为此,母亲哭了整整一天。但母亲并未等来儿子的事业有成,在他还是一名业务员时,母亲撒手人寰,未曾享受过半点荣华。这也成为了童长河解不开的心结。

  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父亲希望能重新翻建。童长河说,干脆找一块地皮盖新房子,老房子留给哥哥。2013年,童长河刚刚准备创业,父亲打来电话,说地皮找到了。尽管当时资金紧张,他却没有回绝,咬牙把30万元打回了老家,新房子也很快盖好了。直到去世前,父亲在新房子里度过了好几年。这笔30万元,童长河觉得是这辈子花得最值的一笔钱。那些年,尽管生意再忙,他都会抽空回老家住几天,给父亲过生日,和他睡在一张床上,同吃同住。因为那几天,父亲可以开心好几个月。这也让他成为了村里的孝顺楷模。

童长河为父亲庆祝生日

  “不管赚再多的钱,都不能弥补骨肉亲情的缺失,幸好没错过孝顺他。”童长河说,他骨子里是一个传统的人,把家庭看得很重。在北京打拼了几年,他就把儿子接到身边,为的就是培养父子之情,希望能和儿子一直保持交流。他很看重父亲这个角色,不希望儿子生长在没有父亲教育的环境中。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他希望孩子读好书的同时,更喜欢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这些也是他从父母身上学到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人坦诚,做事有一股坚持和执着的精神,并能代代传承发展。


阅读上一篇

李良才 芦柑甜柿事业路

2023-11-22 21:59:38.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杨福钰 赋能产品具备自我营销能力

2021-08-06 10:57:2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