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局

建设永春生态连绵带

2020-10-31 14:27 作者:郑本川 车海生 苏辉煌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生态连绵带建设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新举措,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工程。它是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保护与发展等不同关系的多重交织与深入融合的不间断网带状系统。


2017年底,泉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连绵带”建设构想——依托城镇自然山水脉络,用绿道串起山林、水体、湿地、田园等自然资源,形成相互衔接、连绵成片的生态体系,解决城市生态斑块破碎化等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永春县积极落实泉州市“生态连绵带”建设的战略决策,打造了一批示范项目,扮靓了“蓝、绿”空间,为人民群众向如七色彩虹一样的美好生活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连绵带建设的内涵

 

以打造全域生态系统为前提。气候、地理和人文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基础,并因此而形成相对完整的全域生态系统。通过对系统内部各区域功能的划分,针对系统内关键节点的打造,以生态廊道脉络联通各节点,最终形成连绵发展的生态网络。

 

以满足群众生态需求为动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连绵带的提出即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需求,并可在不同的时间周期内享受到不同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休闲体验。

 

以推动充分平衡发展为原则。通过生态体验区、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区的网络建设,根据一致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生态恢复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给予准确定位,充分发挥不同生态区位优势,全面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一体化发展,最大化实现各区域功能价值。

永春仙洞山 拍摄者林明辉

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路径。以本地生态资源环境为依托,利用自然调节与生物循环的方式实现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并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与生态形态。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目标。通过构建起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品质优良的完整生态系统建设,并因此而生产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物质与能量。它需要通过市场手段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增强保护者和生产者的获得感,形成区域范围各产业结构的和谐有序发展。

 

永春生态连绵带建设的实践

 

永春县处于泉州西北内陆,大白岩、永春雪山、牛姆林、大鹏山等都在境内,是晋江东西溪的发源地,也是以戴云山脉为核心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带的中部支点,是泉州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在泉州市生态连绵带的整体布局被列为生态屏障区。因为处在这样特殊的位置,所以在泉州市提出建设“生态连绵带” 建设构想后,永春县在原有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上,结合永春实际,大力推进生态连绵带建设,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精准定位,科学规划。结合永春的山水格局、现有园林绿化基础和传统文化,编制《永春县生态连绵带实施规划》,围绕“生态屏障区”“生态廊道区”“生态体验区”三大建设内容,提出了“山水桃源、生态永春”的生态连绵带定位,划定生态控制线,固定城区内各山体、水域空间,形成“山环水绕、城中有山”的山水园林格局。

以“山”为屏,山城相连。保护留安山、魁星岩、金龟山、大鹏山等周边山体景观,及城中万春寨、象山寨、昆仑寨等山体绿楔,将山色引入城区。一是打造公园体验区。重点打造大鹏山生态公园;提升留安山公园,新增公园夜景。二是打造郊野休闲区。以岵山特色古镇文化、自然田园风光、侨领文化等为基础,整合原始古寨、百年古树园林、古村落等资源,致力打造岵山古镇休闲郊野公园。

以“水”为带,水城一体。整治桃溪、霞陵溪等重要水体,疏通东岳溪等城中其他水系,营造水体两岸滨水空间景观,实现水城一体。重点营造桃溪风光带,2017年以来,永春县充分利用桃溪流域沿线的空地、杂地进行地形整理、土壤改良、撒播时令花籽等,营造了桃溪流域花海观赏风光带。

以“路”为廊,钩山连水。以城区主干道为城市景观轴,强化道路绿带景观建设,形成串联公园、水体、标志性建筑及居住区的生态走廊。一是提升门户景观。对岵山高速出口及东平高速出口沿线节点位置进行景观改造,通过绿化美化,打造以白鹤拳文化、古镇文化和香文化为主的特色门户景观长廊。二是构造林荫大道。建设了全长4.6公里的北环道路绿化,种植了桃花心木、美花红千层、黄花风铃木、四季桂株等,道路景观初步成形。

永春百丈岩 拍摄者林明辉

永春县以大泉州生态屏障和泉州市的后花园为定位,积极推进生态连绵带建设,实现整个县域“颜值”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如今,天蓝水绿景美的宜居之城呼之欲出,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正在打响“有一种生活叫永春”这一生态品牌。

 

生态连绵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推进的力度看。目前,永春县生态连绵带的规划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周边五个乡镇,其它17个乡镇尚未推进。从整体上来看,这17个乡镇在整个永春的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地位更高作用更大,所呈现的效益更高。但目前的生态连绵带建设与规划还未将其纳入整个体系中,无法真正凸现永春的生态优势和整体生态效益。

从部门的合力看。目前,生态连绵带建设主要由永春县住建局负责,但生态连绵带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由相关的职能部门统筹实施。由于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不同,绩效考核内容不同,存在着各部门在独立开展工作的时候难以有效融合其它领域的成果,并且容易陷入部门的技术思维中。

从群众的参与看。当前,在生态连绵带建设上,主要是政府在推动。作为直接的受益者,群众的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政府做给群众看”的老问题上。

从结果的运用看。静态单一地看待生态连绵带的建设,未能很好地整合永春原有的工作基础,各个领域的发展所形成的体系网络并未能有序和有效的耦合与转化,进而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效益。

从实施的方式看。以工程建设机械地搭建其整体生态空间联结网络不一定符合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循环流动与发展修复规律。目前已进行永春生态连绵带的建设与规划,主要采用城市园林景观的技术手段,整体会呈现出在地化保护和自然修复不足。

从投入的成本和产出看。生态连绵带建设所需的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不对等,依靠大量的财政投入所形成的连绵带建设体系不可持续。同时,保护者与享受者地位不对等,保护者投入大量资源、财力和人力,缺乏动员享受者共同参与,无法形成意识上的供求关系的建立,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维系机制。

 

生态连绵带建设的探索

 

福建省是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省,担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任。因此,以生态连绵带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由“蓝绿”向“七彩”跃升的发展模式,实现“绿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有机统一,使福建生态文明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三大”转型夯实生态连绵带基础。确立国土空间布局生态化转型、生产方式生态化转型和生活方式生态化转型工作方向,使山更青水更绿,依靠生态连绵带建设为绿色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落实国土空间生态化布局。推动资源区域化统筹管理,实行区域领导负责制,重点建设核心生态区,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完善生活、服务、商业三圈的构建。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实现多规融合,构建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建立环境信息化管理体系,实施地区均衡发展战略和大产业统一布局政策,推进生态优势区向生活优势区演进,形成产业、生活新均衡,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二是促进生产方式生态化改造。一产转化生态,践行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与环境的生态化改造。二产推行生态,发展“两型”产业,全力做好绿色低碳加工业和制造业,大力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三产融合生态,实现全域旅游,做大做强做优生态体验、休闲观光、自然教育、文化朝圣等业态。三是推动生活方式生态化转型。生活方式生态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曲折、艰难的过程,但是,必须转型。必须由过度消费向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循环消费等生活方式转型,由远离自然向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转型,同时,国家必须以合理化的政策措施推动生活方式生态化转型,促使全社会积极践行生态化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活与自然之间同生共荣、和谐共生。



“生态连绵带
+”点绿成金。在推进生态连绵带建设中,利用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宜人的气候,聚焦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健康养生业等,用“生态连绵带+”点绿成金,形成多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做好改善交通、品牌培育、销售渠道创新、社会生态营造等工作,实现从“蓝绿”到“七彩”的跨越。一是生态连绵带+集体收储。通过对生态连绵带各区域开展资源整合工作,以行政村域为管理单元,通过建立集体生态经济组织,以财政项目投入资金为杠杆,调动村民生态资源及资产入股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统一的集体生态资源收储。二是生态连绵带+银行托管。在县级及以上建立生态银行,以每个行政村域为单元,通过托管、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将相关的自然经营权流转至“生态银行”运营机构,形成统筹划一的资源储备和可能的规模化整治。三是生态连绵带+金融评估。建立泉州市生态连绵带整体生态环境的评估标准,设立大区域生态发展基金,利用金融增值和生态损害赔偿与反哺生态资源保护方的利益。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生态连绵带建设基础上,落实“三变”改革,推进“三级市场”建设,努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一是组织“一级市场”。以国家对乡村进行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杠杆,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改革”为基础,撬动“全域资源”实现村域生态资产的内部定价,并作股量化,让乡村优质生态资源价值得到有效体现。二是推进“二级市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乡协调、村自主,提高村集体在二级市场谈判地位,统一对外招商选资,吸纳外部投资者,形成多元经营主体聚合的“二级市场”载体,推动资产增值。三是发展“三级市场”。加强金融机构产品研发能力,开发适用的生态金融产品。通过集体资产信托、集体股票质押,股权交易等方式,利用本地产权交易机构平台,推进板生态资本与生态产品交易,探索推进生态资产证券化和期权化,丰富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手段。

(作者单位:永春县委党校)



阅读上一篇

泉州市 抓创新促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7-25 16:17:04.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科技尚品》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福建商学院创新电商复合型人才教育模式

2020-10-31 14:24:23.0 作者:郭华月 曾靓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