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发展全域旅游 走绿色崛起之路

2019-08-29 11:06 作者:黄培金 来源:丝路纵横
   
2018年10月19日,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永春召开,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前排左三)、泉州市委书记康涛(前排左二)、永春县委书记蔡萌芽(前排右三)、永春县委常委、副县长方有欣(前排左一)等领导到永春县旅游集散中心参观。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在宁夏考察时提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李克强总理也几次提到全域旅游,并于201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领导对全域旅游的重视推动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战略,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永春,像一块绿色翡翠,镶嵌在戴云山脉向南舞动的青山绿水之间。这里四序如春,春光烂漫,犹如人间仙境。古籍中描绘永春:“峰峦特秀,林壑茂美,一水回旋,粼粼浅碧,过者如入武陵深处。”“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这是南宋蔡襄留下的诗句。永春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雍正十二年,永春州府管辖大田、德化。历届县党委政府为永春经济社会发展呕心沥血,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永春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永春各项事业更是持续高质量发展。
      当前,永春县委县政府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绿色崛起发展之路,2016年召开的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面转型、全境美丽、全域旅游、全员招商、全速崛起、全民幸福、全力保障”七大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丰富的旅游资源

       生态福地。俯瞰永春1468平方公里的地形,处处蕴含勃勃生机,森林覆盖率达69.5%,绿化程度达95%,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福建“十大醉美县城”。
       人文圣地。人文荟萃、史迹众多,先后有朱熹、弘一法师等文人墨客到永春讲学、居住,“汪辜会谈”的辜振甫、“马兰精神”林俊德院士、乡愁诗人余光中、新加坡原总理吴作栋、国际规划大师刘太格等都是故园乡亲。
       养生宝地。永春的文风武韵名扬四海,在这里可以“品茗、闻香、尝醋、练拳、看画、听曲、观景”,共享美好生活。
       品牌高地。拥有1个国家4A级旅游区、6个国家3A级旅游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福建省观光工厂、3个省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品牌全域覆盖。

2018年10月19日,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永春召开,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德金(前排中)、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永礼(前排左一)、永春县人民政府县长庄永智(前排右一)等领导到永春县旅游集散中心参观。       

交通要地。永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港澳台胞达120万人,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境内有3条高速和兴泉铁路贯穿全域,除宁德以外,从永春到福建各设区市只需2小时左右时间,是福建的重要交通枢纽。到过永春的游客说:游在永春饱眼福,吃在永春享口福,住在永春全家福。

全域优化配置资源

      全域旅游要求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2016年永春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县里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三年来,全县投入80多亿元,通过理顺机制、出台政策、健全体系、丰富产品、加强监管、强化保护、多元营销等一系列举措,形成“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年平均增长21.6%,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23.3%。2018年10月,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永春县召开,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永春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并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学习的典型,“有一种生活叫永春”的旅游形象响誉海内外。

       2018年9月11日,福建省旅发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杨基民(右四)带领全省旅游公共服务业务培训班人员到永春县旅游集散中心考察,永春县委副书记高金全(右三)陪同。

 县里编制《永春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永春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永春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文风武韵、闲氧永春”定位,挖掘永春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全县普查出200多项旅游发展资源,围绕“山水休闲养生”“文化休闲养生”“康体休闲生”“学研休闲养生”四个类型的休闲养生项目,开发文化休闲养生系列产品,努力构建“慢城永春”县域文化旅游圈、牛姆林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雪山运动康体休闲度假区、中国乡愁故里岵山古镇、东关桥历史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五个核心旅游圈”,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工业旅游示范片区、宗教文化旅游片区、主题民宿群片区、“文旅”特色街区、休闲公园等六类主题示范点,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打造海西休闲养生之都。产业发展逐步从小、散、差向特、精、优方向转变,形成以国家A级旅游区为核心点,乡村旅游为发展主轴,幅射带动一、二、三产融合旅游的产业格局。
       成立全域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台“统一旅游管理、统一旅游建设投入、统一旅游品牌营销、统一旅游门票、统一导游服务”的旅游“五个统一”方案,统一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收储、管理、开发、运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招商、旅游宣传推广、全域旅游智慧平台运营等工作。目前已通过资产转让、合作运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将牛姆林、云河谷、旅游集散中心、岵山和塘荔苑、石鼓湿地公园、石鼓温泉等优势资源整合到全域旅游公司,与一都山歌小镇、红色花石等乡村旅游点进行合作经营,与泉州云旅合股成立永春云旅,共同开发全域旅游智慧平台,真正把全县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使全县旅游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出聚集效应。


全域规划景区建设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   
       永春县以创建联合国人居奖为契机,开展“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全城植绿、全面治水,发挥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品牌效应,优化城市旅游功能配套,投入5亿多元,提升留安山公园、象山寨公园、万春寨公园、香都广场、九福山公园、大坪生态公园、人民公园等公益性公园,增加茶馆、咖啡馆、香道馆、文化馆、图书馆、书吧、体育场馆、健身广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加快沿路生态廊道建设,建设一批观景台和自行车停靠点,打造休闲县城慢游圈。
       做强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牛姆林为龙头的A级旅游景区,投入10亿多元,按照“游客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游步道、标识系统”五必备的要求,完善包括牛姆林等10个国家A级旅游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厕32座、游客中心30座、生态停车场45个,提升了公共服务配套;整合牛姆林、船山岩风景区、一都山歌小镇、朱德红军旧址群等资源,丰富旅游产业链,积极打造国家5A旅游景区。打造呈祥小镇,投入1亿多元,建设自驾车露营区,发展高山徒步、山地越野、户外露营等运动产品,打造时尚动感主题的“旅游小镇”。

永春县云河谷旅游游客图。      

  打造天沐温泉度假区,引资投入30亿元,围绕汤城温泉,打造天沐温泉养生度假区。打造和塘荔苑闽南文化聚落,投入1.5亿元,融入百年荔枝树、香、老醋、白鹤拳、古民居等特色文化元素,以一古厝一主题的模式,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开发力度,打造当代的“伊甸园”。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投入30多亿元,依托桃溪流域整治,融合东关桥古桥文化、余光中乡愁文化、桃溪水文文化、桃溪湿地文化、红色党建文化、印尼民俗风情等文化,成功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

       永春县云河谷旅游风景图。

       从2012年来,共投入2亿多元,坚持三个依托,即依托特色文化、依托景区、依托城区,六个必备,即必须配备一个机构、一条风景线、一批公共配套、一系列业态项目、一个运营团队、一支导游队伍的原则,按照每年10个美丽乡村和5个乡村旅游精品村的推进速度,目前已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7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35个,其中岵山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茂霞村、塘溪村、铺上村、铺下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大羽村、茂霞村、东溪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南美村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还有5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个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和2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永春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取得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制定话语权。2016年以来,实现全县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0.1%,占全县接待游客的总人数70.2%,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8.6%,占全县旅游总收入45.7%。2017年,邀请绿维创景总策划师马牧青编制《永春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岵山古镇发展核及10个乡村旅游片区的发展新格局。


构建全域旅游协调机制


       围绕适应旅游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
       在以县委书记、县长为主任的永春县旅游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全域旅游开发协调工作小组,建立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动旅游政策落实,统筹协调全域旅游发展。出台《永春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有一个规划来统领、一个机构来协调、一个实体来运作、一批项目来支撑、一个机制来统筹、要靠大家一起来配合”的旅游“六个一”工作机制,整合发改等相关部门资源,把旅游发展融入到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真正做到“领导向着旅游想、部门围着旅游干、产业绕着旅游兴、环境为着旅游美、乡村靠着旅游富”的全县上下发展全域旅游的共识与合力。
        投入1亿多元建设永春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集散中心、指挥中心、展示中心、孵化中心、导游中心、交易中心、非遗传承中心于一体的旅游经济综合体,形成与景区、乡村旅游点游客中心联动机制,全面提升我县旅游接待能力。2018年7月开业运营后,成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的样板,并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的学习考察点之一,接待全省各市县区的参观学习10万多人次。
        积极探索体制改革,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试行“1+3+N”综合执法模式,成立旅游警察、市场监管局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通全省首个旅游警务“云平台”,建立旅游救援联动机制,建立由应急、文体旅游、消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的旅游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加大旅游安全检查整改力度,营造安全环境。


全域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旅游+文化+研学。挖掘永春文化元素,构建以“拳、茶、香、醋、瓷、画、篮、花”等文化特色为主题的“众星捧月”文化产业基地。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通过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文化四进”活动,丰富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文化业态项目。
       旅游+工业。整合永春瓷、醋、香、篮、食、茶等传统工业,突出传统工艺观光、文化体验传承等特色,打造观光工厂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已拥有永春老醋文创园、顺德堂文创园、彬达香文创园等3个省级观光工厂。
       旅游+农业+林业。发挥永春农业县的优势,以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永春水仙茶、永春果蔬、永春花卉等为主题的农业观光旅游,建设现代农庄,打造2个福建省水乡渔村,10个省级森林人家、3个省级森林公园。
       完善吃住购娱。发展星级酒店、主题民宿,全县拥有1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以及隐羽民宿、苏合树屋等一批特色民宿,全县旅游住宿设施床位数近5000张。加大老醋、漆篮、纸织画、芦柑、佛手茶、篾香等文创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及推广工作,推出200多种永春特色的旅游伴手礼。充分挖掘石鼓白鸭汤、咯摊、老醋猪脚、猪肚养脾散等在地美食,培育永春特色美食及风味小吃。
        建立智慧平台。与泉州云旅公司合作,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永春智慧旅游平台,提供电子导览、导航、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等服务,全县所有游客集中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大数据运用、安全监管、智慧服务、智慧管理,进一步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全域旅游全民共建共享


       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要求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和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这就要求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
       融合县发改、财政、住建、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出台《永春县全域旅游1+N综合政策》《永春县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永春县加快“美丽乡村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永春县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在政策、公共设施、资金投入、管理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力度。
       出台《永春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宣传的工作意见》,2016年以来,每年累计各类旅游宣传营销专项资金1000万元,围绕打造“有一种生活叫永春”旅游品牌,提出“月月有活动、乡村有特色、县域有品牌”营销思路,先后举办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永春赛段比赛、国际高山徒步大赛、国际白鹤拳武术文化节、国际南音文化节、桃花文化旅游节、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20多场次。探索实行“旅行社+景区”“旅行社+村”“旅行社+合作社”等捆绑营销模式,由旅行社参与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投资建设、产品打造、包装营销、客源组织等,拓宽旅游营销渠道。开通永春旅游微博、微信、智慧旅游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打造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立体性营销体系。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游客数量以20%的年均增长率稳定增长,客源区域覆盖福建省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各国。逐步形成“旅游搭台、镇村联动、全民参与”的营销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合力、全员招商”的原则,致力“招好商,招对商,招大商”工作,成功引进北溪文苑旅游区,于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引进天沐温泉度假区,已于2018年投入试运营,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温泉度假区;组织参加“清新福建”旅游投融资合作与重大项目推介会,分别与七匹狼集团、启迪鸿星集团就七匹狼高端休闲度假村、启迪鸿星永春冰雪世界项目签订协议,两个项目总投资达55亿元。同时,致力发动本地企业、文创团队、个人等开发民宿、文创产品研发、乡村体验业态、休闲业态等项目。
       通过全域旅游的打造,推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带动了村财收入、农民增收,让人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大羽村的村民,每年白鹤拳师通过武术表演、白鹤拳传习等可以多增加10万多元收入,煮批杷膏、采蜜、陶艺等可增加2万多元收入,村合作社每年可收益30多万元;一都三岭村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收入1000多万元;积极发挥旅游扶贫作用,每年确定一个旅游重点扶贫村进行扶持,推广旅行社包村等村企结对帮扶旅游扶贫模式,真正将旅游扶贫落到实处,涌现出了5个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通过开展水果采摘,永春芦柑、永春荔枝等水果,提升了品牌价值,实现价格2-5倍的增长;永春老醋1953窑藏系列产品年年供不应求。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了“水清、山绿、景美、村靓”和“全域景区化、镇村景点化、户居景观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
       成立生态文明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建立闽台旅游合作基地,建立旅游行业融合发展专家智库;出台《永春县旅游行业高层次人才认定及奖励办法》,加快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培养;与泉州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开设“休闲服务与管理订单培养项目班”,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华侨大学、黎明大学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以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专家辅导等形式,全面推动全域旅游人才建设;联合团县委、妇联、教育、科技、农业、人才办等部门,定期举办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5000多人次。
       县财政每年拔出旅游专项资金和乡村旅游扶持资金,国家发行的债券中划出5000万元,做为永春县全域旅游发展基金,整合全县的旅游资源,向国家农业开发银行贷款13亿元用于乡村旅游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与县农村信用社协商,在全省首家推出“美丽乡村贷”和“福村贷”等小额金融贷款,用于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为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脱贫攻坚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推动各部门各行业主动融入旅游发展,把全域旅游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倾力把永春打造成处处是景点、全城是景观、满眼是风景的海西休闲旅游目的地。水利部门积极推进流域治理,在确保“水清、河畅、路通”的基础上,追求“景美、魂足、民富”的治理目标,投入30亿元对桃溪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住建部门在抓好农村环境整治中,推动全境美丽,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交通部门坚持以美丽公路串接景区、乡村,投入8亿元,建设一批旅游风景道,实现“景中有路,路上见景”的效果,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业农村部门在创建和经营美丽乡村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发展乡村旅游,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执法部门联合成立旅游警察、市场监管局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旅游安全联合监管机制,营造放心游永春的良好环境。
阅读上一篇

虎邱镇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2024-11-01 11:46:50.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编辑部
阅读下一篇

更加烂漫的全域旅游春天

2019-08-29 10:18:34.0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