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封面故事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将创新进行到底,担当尽责勇跨越

2017-10-23 01:33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凯颁 来源:丝路纵横杂志

            图/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左三)莅临泉州开发区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新是开发区的根、开发区的魂。近年来,泉州开发区坚持创新驱动,立足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桥头堡、试验田、领头羊”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建设腾笼换鸟、人才集聚、智慧园区、金融改革、高效服务等“五个示范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共606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9家;税收超亿元企业3家,超千万元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有11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2016年,实现GDP158.21亿元;工业产值52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8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9亿元。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42亿元、税收1.36亿元,平均“亩产”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列。综合实力在全省各类开发区中排名第五,在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上升63位。

图/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右一)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梁炳辉(左一)



     抓项目引新,力促动能升级


        目前,园区用地基本饱和,推进存量资源的挖潜盘活,推动闲置厂房和低效用地的二次开发,是破解项目承载空间不足瓶颈的必然途径。开发区建立空置土地和厂房数据库,实时掌握区内停产倒闭和“僵尸”企业情况,加大政府招商力度,加快腾笼换鸟、吐故纳新,有效盘活资源。        
        
        一是空置用地换业主。积极组织开展空置土地和厂房清理活动,建设空置用地数据库,鼓励现有业主以转让等方式盘活空置土地180多亩。比如,派克鞋业易主引进投资4亿元的友臣食品项目,引导嘉庆轻工通过租赁空置厂房1.2万平方米,嫁接高端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有效实现换产换能。二是僵尸企业换项目。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一批占用土地、厂房资源但已未能产生效益的企业置换新项目,成功引进了华景、舒柏锐、任我行、聚慧丰、开心米奇等投资项目,这些新引进项目由于利用了现有厂房,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快速投产达效,上半年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5000多万元。另外,中关村盛世光明集团、全球酒店行业综合排名第二的维也纳国际酒店、平安物流、世界500强企业协鑫集团等一批优质项目也先后签约。三是困难企业换股权。引导管理不善、活力不足的企业,通过股权重整置换等方式,调整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帮助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比如,成功引进香港昊天公司对诺奇公司进行重整,诺奇公司成为国内首例成功重组的H股上市企业,为各地企业重整重组提供了模板。


           图/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杨杰(左六)、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周联清(左五)莅临锐驰公司调研,商谈信息化项目合作事宜


     抓供给革新,力促产业升级

        
        当前,随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市场竞争已经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开发区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经济工作主线,积极组织实施新一轮技改,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一是建设“高大上”平台。创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高校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台湾学者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5产业园、圣弗兰产业综合体、网商虚拟产业园等十大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一批咖啡梦工厂、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 平台。二是培育“小巨人”企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扎实推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工作。现有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45个。拥有“国字号”科技品牌51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3.02件,位居全市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2.8%。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区3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和共建企业研发机构。亚泰制药与华侨大学合建“分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四是实施“智能化”工程。深入实施“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批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及数字化、智能化鞋服生产流水线。特步鞋业建成全省首条“数控一代”智能制鞋生产线;九牧王服装个性化服装智能生产线自动化率达65%以上;任我行科技公司采取“基地+基金+云平台”方式,实现智能工厂与用户的直接对话,成为国内首家鞋业个性化定制平台。

            图/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康涛(右一)莅临泉州开发区调研智能装备产业


     抓金融尝新,力促“供血”升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泉州开发区抢抓泉州获批金改区重大机遇,创建泉州股权投融资服务中心、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和海峡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三个平台,聚拢资本要素,直接融资区域市场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创新融资渠道。在全国率先与全国股转系统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委托债权投资业务与挂牌企业投融资路演,在全省率先开展林权、排污权专场交易业务,为广大企业提供了迅速、灵活、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渠道。至2017年7月,股权投融资服务中心引进70家投资机构,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企业554家,新增融资额18.16亿元,累计实现直接融资32.76亿元,海金中心实现融资118.33亿元,挂牌企业和融资额居全省各地级市首位。二是创新基金模式。实施国有产业基金使用机制改革,通过国有产业基金入股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购买根据企业订单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并实行原材料购买和产品出入库的实物链和往来结算的资金链“双链条”全封闭运行、全流程监管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采取以工程量质押投资方式,解决BT施工方资金困难,确保工程快速推进。三是创新上市服务。“一厂一策”制定上市帮扶措施,在企业上市手续办理方面安排工作专班,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资产重组和券商服务等关键环节及时给予支持,力促后备企业上市,有效提高资产证券率。目前,推动4家企业启动股份改制,19家企业列入省级、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6家企业列入泉州市场外市场挂牌后备企业,名品电子、黑金刚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东南光电被列入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四是创新风险防控。采取由区属国有企业参与司法拍卖收购不良资产抵押物、“债务重组+并购重组”促风险大户重生等方式,有效压降不良贷款。同时,出台区内银行机构风险防控化解激励考评方案,及时兑现不良贷款核销打包奖励1000万元,切实提高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处置积极性。



            图/泉州市政协主席陈灿辉(右一)莅临泉州开发区企业调研


     抓民生布新,力促环境升级

        园区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是重要的“气候条件”。泉州开发区坚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园区,大力实施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工程,全力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园区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和投资者驻区安家、创业营商。


        一是提升城市形象。围绕“住在公园里的开发区”的目标,组织实施景观提升工程,对道路景观、公园绿地、夜景照明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投入资金1.5亿元加快实施吉泰路改造升级和A区慢行道建设。在园区主路口具备路标功能的精品建筑项目建设,提升园区对外城市形象。二是提升生活品质。围绕“名学校、名校长、名老师”,与市教育局联合创办市二实小开发区校区,扩容开发区实验学校,让创业者及务工人员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深化与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的医联体建设,开展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通过购买医疗服务,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清濛医院升级,让员工群众“有医就,就好医”;始终把加强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开发区作为全省第一批绿色开发区示范区创建单位顺利通过省级初审,切实为创业者提高生态福利,让员工朋友“有得住,住得好”。三是提升稳定环境。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建设高密度治安高清监控视频,密集度居全市第一名,实现园区全覆盖,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获得感;推行完善“片区普查,部门专查”的安全生产网格化检查体系,全面深化“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检查,今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一般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抓机制创新,力促服务升级

        泉州开发区以打造全国最高效的行政服务品牌为目标,推行一竿子到底、一条龙服务措施,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构建政务清明、界线清晰、风气清正、关系清雅的政商环境,提供“不拿票子的优质高效服务,给足面子的温馨体贴关怀”,真正做到行使权力依法依规,服务企业理直气壮,打造政商关系“清”“亲”模范区。


        一是力推智慧服务。推进“智慧园区示范区”建设,建设智能政务管理系统,构建互连、互通、互动的“互联网+政务”平台。以“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的服务理念倒逼各部门提高服务效率,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做到客商与审批部门、客商与被征地群众两个“不见面”。二是力推特色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推行“审批备案制”、“当天办结制”,设立上门服务中心,开通24小时专线电话,专人提供“快递式上门服务”。对政府性投资项目推行“四控二重罚”法,即按形象进度拨款,按日历天计算施工总工期,按设计图纸施工,按优质工程管理,超工期严罚,未及时付款严罚,有效堵塞管理漏洞,提高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三是力推高效审批。本着“流程最优、手续最简、时限最短”的理念,持续改进服务方式,加快行政审批提速提效。审批时限压缩在法定时限的12.5%,当场即办率达到87%以上,各项行政服务效能指标居全省前列,公众评议得分连续两年获全市第一。



    图/泉州市政协主席陈灿辉(右一)莅临泉州开发区企业调研


      抓品牌出新,力促党建升级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创出党建新特色、新亮点、新品牌,着力打造园区党建特色区。


        一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调整优化年度绩效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考评体系,落实“在一线看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奖惩激励机制,让干部在一线拎着帽子真刀真枪地干活,干成事的戴上帽子,干不成事的换帽子,能干事的加帽子,真正实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二是创新“智慧党建”品牌。推动非公党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在线开展党费收缴、组织关系转接、党员发展管理、党员教育培训、互动交流等服务,促进党建信息资源有效联通、共享利用,实现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层级化、痕迹化、动态化管理。三是实施“网格化”管理。通过构筑立体式园区党建工作格局,实施项目化运作,激活多样化园区党建活动载体,开展菜单化服务,搭建多维度党建服务平台,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促进了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四是突出“企业需求”导向。非公党员“在企业发展中先锋化、在遵章守法上模范化、在品行道德上标兵化”,突出党组织对非公党员“教育生动化、服务智能化、帮扶亲人化”,在全区推广“党支部+技术中心”工作模式,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大比武,积极推行党员示范岗等做法,发挥好党员的旗帜作用,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让党建成为企业的需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五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纪在法前,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注重制度建设,源头管理,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三个三”机制,明确各层级领导责任。首先是“三个明”,即明职责、明内容、明对象;其次是“三个重”,即重要时段、重要环节、重要岗位;再次是“三个要”,即要敲钟、要变灯、要亮剑,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融入“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建设大局,着力打造“五个示范区”,为泉州南翼经济增长极早日形成主动担责,加快建设城镇与产业一体开发、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整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阅读上一篇

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4-02-28 16:38:53.0 作者:《丝路纵横》编辑部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社
阅读下一篇

王春金:努力打造南安海丝泛家居区域品牌

2017-07-01 17:17:29.0 作者:王春金 来源: 丝路纵横杂志

友情链接

© 2017 丝路纵横杂志 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9017697号   投稿| 杂志订阅| 杂志广告| 关于我们 首页 栏目页 详情页
手机扫码下载丝路云APP